巧用前置性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多维揣摩拓展数学教学资源 构建民主快乐、充满活力的科学课堂
创新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8期 总第4954期 2014年12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8期  下一期
多维揣摩拓展数学教学资源
来源: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小学 作者:蔡志军 发布日期:2014-12-17 16:10:59

       近来一些导学案、教学模式盛行,其中有些偏离了原有的教学内容,不符合教学规律;有些如昙花一现,生命力不是很强。教师在拓展数学教学资源时,如何做到在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下既有创新性又有可持续性?笔者认为多维揣摩编者意图是基本的前提和原则。
       一、真诚地揣摩,尊重式拓展
       教师首先要尊重教材的本意。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无数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我们应该要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尊重可供连续学习的单元内容和基本技术元素的模式架构。
       二、情境中揣摩,迁移式拓展
       插图或者题型一旦被编入教材后,它就附加进了编者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价值取舍。
       (一)变陌生插图为熟悉情境
       生活情境中体验学习价值,是数学学习的理想途径。三年级教材中有一个在旅游线路中学习知识的实践活动,我将教材中学生不熟悉的旅游路线改为本地如东洋口港资料,图文并茂地加以介绍。教师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巧妙地将德育融于数学教学。
       又如《元、角、分》实践活动是一年级下学期比较重要的单元内容,教材在学生学完“元、角、分的认识”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后,安排了“购物中心”实践项目。我将陌生的“购物中心”换成学生熟悉的学校附近的超市,并实地拍摄场景,利用软件制作情境课件。虽然仅是更换了商场名和虚拟购物环境,但由于学生对情境更为熟悉,立即激活了他们的学习兴奋点。
       (二)变纸质插图为电子插图
       如东县人民政府在全县教育系统实施“班班通”工程后,原先课本上一些纸质插图和仪器室里的挂图都被自编或者借鉴网络的电子插图所代替,以SMART Notebook 10软件进行电子白板教学。电子插图又名有声挂图,可以从视觉、触觉、听力、辨别力、手眼协调能力等各方面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的同时,又可以增加娱乐玩耍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减轻学生负担,增加学习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变单一思考为集体沙龙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23页练习四第3大题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第一小题:25×17×4。教研课执教老师只是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反馈对错就结束了课程。我们数学教研组就这个环节在听课教室进行了沙龙研讨,吴山红老师说:“必须指出25×17×4→25×4×17是运用的乘法交换律。”孙祥强老师说:“可以用类似的思维进一步拓展25×28,启发学生看到乘法运算中有25想到4,引导学生将28拆成4×7,进而将题目25×28演变为25×4×7。”曹德群老师说:“乘法运算中,看到25想到4,结果为100,可以引导孩子看到125想到8,结果为1000,从而进行简便运算。”拓展教学资源成为集体备课时的重要内容。
       (四)变千篇一律为个性定制
       课本的量身定制。我校低年级学生就已经备有红色圆珠笔,遇到不认识的字或重点词语,自行用红笔标注拼音,巧妙整合语文与数学学科内容。
       教材的量身定制。每个重要或难点页,我会在页面边角注上学习该内容问题最大的学生名单,以便上课时进行针对性补差。我每课教学的二次备课重点都在教本上进行备注,以便使每次的教学都有进步,每次的思考都留有痕迹。
       三、摸索中建模,感悟式拓展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从条件想起的策略》知识点教学中,我将知识点加以整合,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层次一是从解决问题开始(分析提炼策略),从已有知识经验入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尝试从条件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连续建模。层次二是由已知条件能得到什么(综合体验策略),从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到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条件呈现的载体从图画到文字,让学生了解条件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层次三是在小结中升华(师生共成长),要想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就是传统教学中所指的综合法;从问题入手是传统教学中所推崇的分析法。无论何种策略,都是经历建模过程、积累建模经验的拓展式平台。
       听教材声音,看师生演绎。让我们在一线教学中,拓展出草根式经典,伴随孩子一起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