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幼儿综合素养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切为了学生”别只挂在嘴上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56期 总第4702期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56期  下一期
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幼儿综合素养
来源:溧阳市殷桥小学 作者:易文俊 发布日期:2013-10-29 16:58:2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大自然赋予了农村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这里的每一样事物都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因地制宜地运用农村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力发展园本课程,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呢?
     一、知农事,丰富知识积累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我们或以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寻找丰富有趣的内容。教师可以引领幼儿走出校园,走向田野,走进大自然,认识泥土、棉花、稻草、麦秆等;也可以把广阔的乡村缩影到小小的自然角,引导幼儿用眼去观看,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呼吸,亲身感受自然之美。
     在幼儿认识农具、农物的基础之上,教师更多的是要积极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如“走进田野”“我收获了”等,让幼儿亲眼观察农村蕴含的丰富知识,从而感受到熟悉的环境中竟然有如此多的神奇,培养幼儿对劳动、对农民的敬佩之情。
     二、务农活,培养实践能力
     幼儿是一个发展的个体,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都有动手参与的渴望。幼儿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幼儿获得多少知识,而在于让幼儿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来获取愉悦的体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带领幼儿走出园所,走进农家,走向田间地头,让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小手去实践、去创造。
     教师可以定期邀请擅长做农活,或是拥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家长来农家园地进行教学,拉近幼儿与家长、幼儿与农村的距离,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样,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身体素质,也促进了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享农趣,感受劳动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锻炼和培养幼儿走、跑、跳、钻、攀爬等能力”。农村幼儿园虽然没有城市幼儿园优越的办学条件,但是教师要变弱势为优势,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深入开发和挖掘许多带有浓厚乡村气息的益体益智游戏。
     教师可以从农家收集到的一些日常所用的农具作为教具。例如,我们可以用竹梯横着放作为锻炼身体平衡能力的体育器材,竹筛可以作为滚圈游戏的器材,还有农作物葫芦可以是哑铃的替代品……我们还可以开发本土游戏,勾起孩子们无限的遐想和兴趣,如跳格子、跳草绳、五子棋、斗蝈蝈、捕蝉等等。
     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入幼儿的教学课堂,会让孩子感觉熟悉、亲切,容易获得更多的快乐。幼儿在活动时,不仅收获了乐趣,还熟悉了家长的童年,让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情感得到巩固和深化。
     四、浴农情,体验成功喜悦
     对于乡村生活,这里的孩子非常熟悉,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明白家乡到底美在哪里,甚至有些学生仍有“城市好,农村不好”这种思想。为了纠正一些幼儿对农村的偏见,建立孩子对乡村的喜爱和眷念,教师在园所的环境布置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灵手巧,把孩子们日常所见,特别是孩子不感兴趣的废弃物品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品,一件件让幼儿感兴趣的玩具、教具。
     例如,秋季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稻草,在大人的巧手下变成一双双精美的鞋子,孩子们无不感到好奇,把它用来装饰幼儿园的墙壁,孩子们走到这里总要伸手去摸摸,甚至想穿一穿。在每一个区角里,都可见到农作物改造的装饰品,如操场上放置用农家物制作的体育器材等等,为幼儿创设一个有乡村、有田园、有庄稼、有果实的乡村乐园。幼儿在园中亦是在村中,每分每秒都沐浴在自然的乡村气息中,时时刻刻感受代乡村所特有的魅力。
     知农事、务农活、享农趣、浴农情等一系列富有农村和园本特色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园所中感受、亲近、体验、收获乡村美,体悟乡村情,充分发展了各方面能力,其素养自然得到全面的提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