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本真探求 积极参与,让合作学习变得有效 尝试教学:幼儿音乐教学新策略
教学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91期 总第3920期 2010年04月22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91期  下一期
尝试教学:幼儿音乐教学新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金湖县育才小学幼儿园朱丽萍 发布日期:2010-04-22 16:55:43

    邱学华先生创导的“尝试教学理论”提倡先练后讲,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掌握知识。由此看来,尝试教学似乎更适合科学、数学等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那么,幼儿音乐活动能否运用尝试手段呢?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并证明:幼儿在音乐尝试活动中学得更积极,成效更显著。尝试精神同样能闪耀于音乐活动中。
    一、激发兴趣,大胆尝试
    兴趣是尝试的先导。只有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情趣,才能使他们敢于尝试、乐于尝试,使音乐活动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活动。
    1.精心选材,以曲动人。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并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如运动时选择热烈的迪斯科;游戏时则选用活泼的钢琴曲……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能够促使幼儿跃跃欲试,参与活动的兴致顿然提高。
    2.用心启迪,以情感人。教师的情感投入。语言感染是提高幼儿兴趣的关键。根据音乐的情节,他们脸上的表情时而喜悦,时而忧伤,时而严肃……在老师的感染下,幼儿开始细听并思考:有的说:“这个曲子听上去有点悲伤。”有的说:“小鸟儿好像不快活。”有的则说:“我们去帮助它吧!”教师无声的语言教会了孩子们如何欣赏音乐,为他们进一步尝试分析作品奠定了基础。
    3.潜心构思,以趣引人。幼儿的尝试活动总是和动手动脑密切相联。因此潜心构思操作活动,精心准备辅助用具是激励幼儿大胆尝试的必要途径。如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当教师扮演乌鸦妈妈老态龙钟地出现在孩子中间时,孩子们哈哈大笑,乐不可支。但随着音乐情节的深入,孩子们慢慢进入了情境,进入了角色。这首歌基本上是幼儿自学而成,且理解得特别深。在这个活动中,服装、头饰、场景等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恰当引导,有效尝试
    幼儿是音乐尝试活动的主体,离开了幼儿活动,尝试便失去了意义。但教师作为音乐艺术教育的中介者,其主导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教师恰当的指导是尝试活动成功的保证。音乐尝试活动的位置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音乐尝试活动的关系是幼儿为主,教师为辅。
    1.先试后导。幼儿歌曲大多浅显易唱,韵律动作大多简单易学。因此我们摒弃了逐句教学的传统教学,而在培养孩子有一对会听的耳朵、有一双会看的眼睛、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等方面下功夫,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尝试唱唱、跳跳、自编、自创,而教师则在恰当的时机给予音乐基本知识的传授和点拨。
    2.先练后讲。光试不导,尝试活动常常会偏离教育目标;只练不讲,幼儿的艺术水平往往停留在原有水准。因此,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讲解指导是引导幼儿尝试成功的必要一环。当孩子从兴趣转为愿望,从无知转为求知时,教师及时的指导,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进一步有效地尝试打下知识基础。
    三、显隐并举,成功尝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设置了音乐厅、艺术角、器乐角、表演区,让孩子们随时活动,自由尝试;在课堂活动中,则运用电化、图示、活动教具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尝试,用显性教育的手段提高幼儿的音乐活动能力;我们还组织幼儿观摩儿童剧、木偶剧、音乐会等,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利用得天独厚的社区活动条件参加电台、电视台文艺晚会,参与街道、居委会的各种街头宣传以及“家园同乐演唱会”等,培养幼儿事事敢尝试的意识,用隐性熏陶的方法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我班的孩子们通过一年多的尝试实验活动,不仅迅速提高了音乐素质,而且在身体、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可喜的发展。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