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十岁女孩,因为严重偏科,成绩太差,被学校劝退。母亲为扬长避短给孩子精心安排了课程,让其在家上学。这种现象在近几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此,有专家提出质疑:低年龄阶段的孩子,此时“扬长避短”是否合适呢?针对于特长发展与全面打好基础,作为老师的您,是如何协调“点”与“面”的关系的?
浅水行不了大船
大丰市实验初级中学 黄婷婷
2014年9月24日,曾经的世界体操冠军张尚武又出现在北京CBD的地下通道,依旧是熟悉的体操倒立动作表演,人们惊讶之余也久看无奇。去年曾经进入李宁公司任职的他为何再次放弃融入社会的机会,继续街头卖艺?缺少学校教育的张尚武对此竟然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他所能做的只有展示自己的体操动作而已。
一个孩子相当于一艘船,如果将船安放在一潭水中,即便众人合力将这条船越造越大,它在潭水中也无法前行。如果将船放入河流中,这条河流有阳光雨露、风暴海浪、鱼虾河蟹、水草险滩,也许船能突破重重障碍,扬帆起航,顺利到达彼岸。如果孩子有特长,我们尊重他们的特长和喜好是值得肯定的,可孩子因为偏科对特长以外的学科产生恐惧,老师和家长又扬长避短,无疑是将孩子放入浅水中,人为地将风浪拦截,就算你拼命地为他们的特长加码,也只会阻塞道路,让他们无法前行。
陶行知说过:“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孩子的特长并不能通过离开一般的学校教育,而通过所谓的“在家上学”来进行,“在家上学”是一种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和实践肯定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无益。
集体教育就是大河,这条河里有丰富的水份,有种类繁多的鱼虾河蟹,有风浪、有雨露,正是因为有这些,船才能平稳航行。个别孩子有专业兴趣和特长,由于心智不成熟,他们会主动回避其他知识,回避学校的集体教育。此时的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所有学科,而不能协助孩子“避短”,越是回避,越是困难,自然越学越差,失去信心。
作为教师,面对学有所长和严重偏科的孩子,应当尊重和鼓励孩子发展他的特长,同时不能放弃在其他学科上的教育,即便他很厌烦、抗拒,也不能将其拒之门外,此时,教师应该考虑的是因材施教,不把这样的孩子看作一个个体,而是把他看做一个集体中特殊的那一个,我想在这样的原则下,有特长的孩子才能被打造成一条扬帆起航的大船。
做个“好大人”
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心小学 刘 湘
养育孩子需要智慧和勇气,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既“全面发展”又拥有“个性特长”。但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屡屡采用不适当的教学方法,使结果和愿望背道而驰,往往在无形中使教育变成了一种“破坏性”的行为,孩子正常的生长秩序也被打乱了。
做为一个有12年教子经历的母亲,更是一名教师的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一直坚守做一个“好大人”的角色。我认为,只有给孩子真正的爱和自由,他才有可能得到均衡且全面的发展,个性特长才能充分发挥。
和孩子相处的每一瞬间,我的爱是全身心的陪伴,我希望孩子做一个“有趣”的孩子,我更努力去做一个“有趣”的大人,让孩子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趣味”:餐桌可以装饰得漂漂亮亮;读一本好书让人振奋;科学实验是那么神秘莫测;音乐会上的歌声令人难忘……孩子慢慢地懂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是如此之多。在爱里,孩子与我们同步前进。
说到自由,有些父母可能想到了“放纵”一词,智慧的父母看到的一定是“规则”。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说:“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带领女儿追求稳定、安详的生活态度,在安静的环境里,女儿享受到了心灵自处的快乐,所以她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心努力,并逐步领悟艺术的魅力,可以从容不迫地“调素琴、阅金经”。我喜欢看她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有足够的自由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索,而我只是安静地守候,我的经验不是用来强迫地引领,只是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随时备询。在女儿那里,自由是快乐的自由,规则是快乐的规则。
父母和老师的角色也是一种功课,需要不停学习和自我磨练。所谓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不是真的无从下手、不可兼得。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好大人”,把对孩子的担心和批评,都转化为积极的引导,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成长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带着对人世的信心,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多才多艺的阳光少年。
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 何艳丽
当前对于“打好基础”与“特长发展”的关系究竟应当如何协调引起热议,甚至一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作为老师,我认为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正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言:“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古今中外有成就的教育家都非常注重个性特长的发展,如孔子教学生,就很讲究因材施教。
我的学生中有这么一个孩子,他来自贵州,比班级学生的年龄大了3岁,读过两所小学,成绩很不理想。经了解,原来他的爸爸身陷囹圄,妈妈目不识丁,带着两个未上学的弟弟妹妹在学校附近的窑厂艰难地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这样一个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在同龄孩子吃着高档食品、穿着名牌、玩着新颖的游戏机时,他却还穿着补丁衣服和破洞的鞋子,温饱都成了问题。家庭的处境,年龄的差异,门门功课都挂红,可想而知,他的自信心何其脆弱,我们何谈”特长发展”之说。
这样家庭的一个孩子,我清楚地知道:对他不能实施“齐步走”的方案,而是需要老师的“花苞心态”,耐心等待“花儿”绽放的那一刻。鉴于他的特殊情况,我允许他暂时不交作业,只完成他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同时鼓励他所在的小组带头行动,大家都来帮助他。我和学生们努力寻找他的闪光点:他跑步很快,我夸他是体育健将;值日小组长说他每天很早就到学校来打扫卫生,我表扬他热爱劳动;放学后不忘关窗户,我夸他关心集体,是班级的小主人;同时还会请他帮我发作业本,发试卷,发报纸,他成了我的“特别助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很快地融入到集体中,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只是这个笑容多了一份自信。
看着这位学生点点滴滴的改变,我的心中涌起无限幸福与感慨。我深深地感受到:乡村儿童有不少是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只有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划分不同的学习内容,个性化学习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本质得到充分地发展,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事实上,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让孩子所有学科均衡发展。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确实非常重要,但对于这样一个急需知识给养的孩子,兴趣特长的养成还是应当基于全面打好基础这一前提,过早对他的“特长”或者“偏科”过于关注,对于孩子的后续发展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走出全面发展的“理想国”
扬州市邗江区蒋王小学 陈 琳
现如今,为了让孩子们能顺利地通过考试,学校和家庭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对所有的科目都要给予同样的关注,不能偏科。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阶段已经初现端倪。然而,学科太多,即使是最有天赋的学生,由于时间有限,也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有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心中应该有一把衡量的标杆,不能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也不敢表现出热情,以致对学习失去动力。
几年前,我教过一个学生阳阳,学习成绩总是稳居班级后十名。平时的他沉默寡言,除了日常学习外,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看一些与历史有关的书籍。一日课上,我讲到了《三国演义》上的内容,阳阳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提到曹操这个人物时,学生们都认为这个人奸诈多疑、滥杀无辜,可是阳阳却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观点。令我惊讶的是,不论我提到哪个朝代,他基本都能说出年代来,令其他同学自愧不如,羡慕不已。我郑重地表扬了他历史知识丰富,有自己的思想,见解独到。在这之后,班级掀起了一股历史知识热,阳阳也更加热衷于历史、文学方面的学习,并有同学不时围在他旁边一起探讨某个历史事件、某些历史人物。虽然阳阳的成绩没有明显的进步,但是他的谈吐渐渐变得颇有深度,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
回顾民国时期的教育家,以及后来对于新中国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他们也并非门门学科都出类拔萃,可是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了极高的造诣。
理想总是美好的,教育也建立了自己的“理想国”——全面发展。每一位施教者都有义务教育学生力争全面发展,这是有能力的受教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尤其在小学阶段,各学科的内容并不深入,打好基础显得十分重要。但如果当施教者发现某些受教者在通往“理想国”的道路上走得异常艰难且几乎无法行走时,是否可以借着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让这些受教者走出“理想国”,发展自己的特殊才能。毕竟,理想之外,现实才更真切!
让快乐、自由伴随孩子成长
射阳县小学 项 芳
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有无限的潜能。作为教师,就是要精心呵护、培养园中的种子。如何让每朵花都能尽情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呢?
我认为,全面发展是一种基本能力,是一种健全的人格,更是立足社会的根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每个孩子参与所有课程的学习,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作为教师,要向课堂要效率,力争达到让“90%的学生掌握90%的教学内容”。但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又各不相同,教师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不强求”,认真对待每一粒“种子”,给予他们充分的阳光、水分,帮助他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花开各有期,只需耐心等待。
另外,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全面发展学生素养不可或缺的途径。我清晰地记得几个场景。场景一:在餐厅,贴在墙上的标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孩子们真正践行了“光盘”政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互相监督,并以“光盘”为荣。场景二:在攀岩的过程中,我们班的一个“胆小鬼”处在半空中踌躇不前,在辅导员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他最终克服了自己,成功地战胜了自己。场景三:联欢会上,师生同台,大家各显神通,每个人心里有装着满满的欢乐与满足。
所谓“特长发展”,孔子有“因材施教”,李白有“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应重点发展他在某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能力。
在张扬个性发展的今天,许多孩子用业余时间学习自己喜爱的东西,如声乐、舞蹈、绘画等,无可厚非,反而能给自己的学习生活添姿加彩。课后我喜欢待在教室里和孩子们聊天,我经常鼓励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多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且健康有益的事。慢慢地,我发现部分孩子“静”下来了。有人拿起了画笔,自由地涂抹心中的世界;有人拿起剪刀,剪出的作品惟妙惟肖;有人捧起课外书,畅游书海……做着不同的事,相同的是他们的表情,沉醉、满足、幸福……
人与人心性不同,喜好不同。我认为孩子的童年快乐、充实最重要,不虚度就好。让快乐、自由伴随着孩子成长!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教育者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力争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发掘受教育者的内在潜能,将个性特长与全面发展有机结合,使素质教育在“面”的基础上,更突显出“点”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