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花绽放闪耀一方南京市溧水区白马中心小学美术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纪实
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7期 总第4935期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7期  下一期
蚕花绽放闪耀一方南京市溧水区白马中心小学美术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道君 发布日期:2014-12-09 11:41:31

       天蓝蓝,芳草香,山清水秀是我家乡;阳春三月里,勤劳的人们来种桑。小伙伴也不示弱,忙把蚕宝宝来当宠物养。喂它桑叶,打扫“屋子”,还用画笔记载它的成长……
       翻开南京市溧水区白马中心小学的乡趣美术校本《蚕花绽放》,一股充满童真童趣的清风扑面而来。每一节校本课都经过精心设计,配有学生们的蚕趣画、蚕丝画、蚕趣剪纸、蚕沙画、蚕茧挂件、创意茧花等,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大开眼界。成果背后,也凝聚着学校四年的心血。
       创新驱动 砥砺前行
       创新,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也是《蚕花绽放》的种子。峰峦叠翠、人杰地灵的白马镇有着悠久的养蚕传统,每年春秋两季,不少家庭养蚕缫丝,形成了独特的蚕丝经济和蚕文化。这样的地域文化给予了教学很多可供挖掘的素材。从2008年开始,白马中心小学科学教师汪志平就组织学生开展养蚕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们积极性很高。
       养蚕活动让该校美术教师尹白玲眼前一亮,她有了将养蚕活动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的构想。尹老师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经过她和美术组张红霞老师的共同努力,2011年4月19日,尹老师的《开发“蚕文化”美术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报告》在南京市教研网上发布。自此,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傅幼康老师的指导下,尹老师踏上了开发乡趣美术校本课程的道路。
       探索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无数次想过要放弃,一方面时间有限,另一方面这只是一个初步形成的想法,缺乏丰富的实践基础,想要做好太难了。”尹老师对记者说。的确,如今,基础教育阶段倡导课程改革,强调个性化教育,为此很多学校大力推行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校本课程,但真正能做出本校的特色,真正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并不多,这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尹老师并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嘴上说着要放弃,其实心里却一直在较劲。她潜心钻研,渴望做出一番实事。在蚕趣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她发现,教学生学习画蚕很容易,做有关蚕的剪纸也不难,那么蚕趣校本的核心是什么呢?“是蚕丝画。”尹老师说,“如何将蚕丝抽出来纺成一张蚕丝‘纸’,在蚕丝‘纸’上作画,这是一个难点。”
       为了研究蚕丝“纸”的制作方法,尹老师利用暑假时间钻研,她让木匠按照自己的设计稿打造出一款独特的“尹氏纺丝机”,然后反复试验,但尝试了多种制作方法都失败了。每次失败都让她多了一份经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摸索出一套新的纺织方法,成功地纺出了一张又薄又平整的蚕丝“纸”。不同于别的绘图“纸”,蚕丝纤维的有机属性让它更易吸水,不会晕染。无论是水粉画还是国画都能完美地在蚕丝“纸”上展现出来。
       成功研制出蚕丝“纸”给了尹老师更大的动力,她开始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个校本课程。她共设计了18个课时的课,充分挖掘蚕趣,并最终形成充满地方性和趣味性的校本课程《蚕花绽放》。校本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篇章:“美丽绽放·画蚕趣”,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想象,用画笔记载蚕的成长,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快乐绽放·做蚕趣”,教学生们自己动手,捏一捏、搓一搓、剪一剪,模仿蚕的动态,尽情挥洒自己的创想。“创想绽放·蚕茧趣”,根据蚕茧外形自由设计,指偶玩具、多层茧花、个性挂件,时尚又可爱,学生们非常喜爱。“魅力绽放·蚕丝趣”,养蚕缫丝趣味多,柔软神秘的蚕丝在学生们的手中被赋予新的创意,各式各样的丝绒美术作品令人惊叹!学校校长冯生说:“蚕文化给了我们灵感,《蚕花绽放》又使得教有可依、学有所托,这种情感体验式的实践活动与美术学习交叉的教学模式别具创意,值得推广。”
       喧嚣之外 不忘初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普遍面临着师资短缺、设备落后、开课率不足等一系列难题,导致艺术教育成为“点缀”,学生喜爱艺术却不喜爱艺术课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白马中心小学却能盘活思路,开发出“蚕文化”美术特色课程,成果显著。
       2014年5月26日,白马中心小学召开了南京市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建设研讨暨白马小学《蚕花绽放》美术校本教材的发布会。江苏省美术教研员徐淳老师、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傅幼康老师、南京市美术教研员徐健老师、溧水区教科室黄本荣主任等专家参加了活动。《蚕花绽放》校本课程让南京市教研室的老师们刮目相看。大家都没想到,一所农村小学竟然能做出这么丰富多彩,内容充实的美术校本课程。
       从刚开始萌发做蚕趣校本的想法,到如今形成《蚕花绽放》,尹老师的钻研终于获得了相应的回报,随之而来的各项荣誉不断。四年的付出也让尹老师改变了很多,特别是在价值观上的改变,对她来说,再多的成果都是表面的,人的眼光一定要放在成果前。一路走来,她感慨良多:“我很感激这四年里一直鼓励我支持我的领导和老师,是他们不断给予我力量,让我一步一步坚持到现在。如果不是他们,我可能永远不知道我自己有多大的潜力。”
       具体到教学上,尹老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层设计了教学目标,低年级学生目标是感受、观察养蚕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中年级学生的目标是实践操作养蚕活动,绘制养蚕日记画;高年级学生的目标是以“蚕”为题材创作各类形式的美术作品。目标确定后,教学就有了依据。一、二年级观察蚕;三年级“画蚕趣”,运用各种美术绘画技法表现养蚕的过程、蚕的体态以及对蚕的想象;四年级运用综合制作的手法表现蚕的生活场景,模仿蚕的语言进行游戏表演、以及运用蚕砂综合表现美术作品;五年级主要是针对蚕茧进行创想绘画和制作,实践蚕茧工艺品的价值活动;六年级深入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对蚕丝画、丝粉画进行实践制作和游戏创作。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逐层深入学习“蚕文化”,学习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让美术表现形式不单单局限在绘画上,这比教师单纯地传授要有趣得多。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培养习惯。一名学生拥有了一个好的习惯,也就拥有了一个幸福人生。”《蚕花绽放》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研究习惯,如果让探究精神在一个人幼年的思想中就开始生根发芽,那么将来这个人走上社会后就会发现更多,创造更多。尹老师说:“教育的本义是给人以影响,而不只是灌输知识,要通过实践活动来给学生以成长,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因为经过自己探索研究而取得的成果,是任何别的成绩都代替不了的。”
       乡趣滋润童年,美术彰显童心。看着学生们越来越喜爱蚕趣课程,尹老师也有了继续做好《蚕花绽放》的动力。今后,尹老师将进一步扎根溧水的地方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新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有了这样的信心和信念,相信白马小学的美术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编后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白马中心小学的蚕趣校本课程开发及实践贯彻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丰富了乡趣美术特色课程的内容。尹老师的教育精神也犹如春蚕吐丝般坚韧不拔,她用四年光阴默默传承着江南蚕文化,将神秘的缫丝工艺与现代美术教育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手中得到传承、发展和创新。这样的探索对于一所农村小学来说实属不易,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能给予尹老师更多鼓励,让这份探究精神更加熠熠生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