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无间道”,谁之过?
教学一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79期 总第4964期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79期  下一期
家校“无间道”,谁之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4-12-30 08:32:00

       近期,有媒体曝出,很多小学门口出售的像卡通发卡、卷笔刀、手表等看似普通的生活用品,实际上却是暗藏玄机的“录音利器”。学生纷纷“神器”加身,一幕幕“无间道”在家校间上演,让老师苦不堪言。“录音利器”的出现,彰显出家校间的信任危机。作为老师,对于家校之间上演“无间道”,您是如何看待的?对于孩子的批评教育,您认为又该如何科学指导?

       家校合力,架起沟通桥梁
       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陈彩霞

      
       “录音利器”的出现,正是源于家长对于孩子过分关切的心理。虽说家长关心孩子乃情理之中,但看到这些家长竟然如此不信任老师,作为老师我觉得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几十年培养出来的耐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没有任何职务,也没有太多光环。只想做好老师应尽的职责:我一接班就建QQ群,公布我和配班老师的电话号码;每天放学都把每个孩子亲自交到家长手中,如实逐一解答或汇报孩子一天的情况;邀请家长代表到班级参加我们的社团活动;每学期都要利用休息日组织家长带孩子进行2—3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做的这些除了锻炼孩子的能力外,也是为了让家长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表现,同时给我和家长沟通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本就是良性发展的家校关系如何会上演“无间道”呢?我觉得问题出在方法上。
       起初,家长在与老师的接触中,都是很尊重老师的,即便有些不满,刚开始时也会很委婉地提出。作为老师,要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应尽快察觉问题并反思,设法将问题化解。
       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每每遇到问题时,我学会了深呼吸,学会了倾听,逐渐能理性地面对学生的错误。当面对学生错误时,教师要讲究批评的艺术,放弃对调皮学生的高压手段,避免调皮学生出现的“口服心不服”的强烈反弹与变本加厉。在这里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校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环境。从教育的角度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家校联系,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有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此外,家校联系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效果。
       如果家校合力,用真诚架起一座沟通家庭、学校的连心桥,我想,“录音利器”便再也不会有市场了吧!

       用诚信破解家校“无间道”
       东台市头灶镇曹丿小学 朱志军

      
       我在一所农村小学工作,学校留守儿童比较多,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孩子多由祖辈照顾,这样的隔代生活,往往导致家庭教育不到位,因此也常常会发生家校矛盾。学生在学校一旦受到批评,有的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即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遭遇了“不公”,便要找学校讨个“说法”,要个“公道”,甚至“举报”。虽然还没有上演类似“录音利器”的“无间道”冲突,但家校之间出现的信任危机,我也曾遭遇过。
       今年春季,五年级有几个学生出了水痘。为了防止传染,根据卫生部门的意见,学校安排出水痘的学生停课回家治疗,待痊愈后再到校复课。可是有位家长找到我,坚持说自己的孩子不是出水痘,不同意停课回家。尽管我委婉劝说,可这位家长依旧不依不饶,坚持不让孩子停课,还大爆粗口……
       面对这样的矛盾冲突,老师往往是“无从下手”“无所适从”,学校往往是“无能为力”“无济于事”。如何破解家校之间本不该出现的“无间道”,我认为应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二字。
       首先,学校要重在一个“诚”字,即我们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家长、每一个家庭。虽说一个学生对学校而言只是几百分之一或是几千分之一,但对于任何家长和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因此,我们要忠诚于自己从事的事业,真正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做到诚实不欺、乐于成人之美。作为教师,首先要坚持“依法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家庭,公正处理每一件事情,让我们的教育行为走在灿烂阳光下。二是自觉恪守师德,坚持有爱的教育,自然会赢得家校之间的“春暖花开”。
       其次,家长要重在一个“信”字。家校之间建立信任感,有其可行性,更有其必要性。教育和培养下一代,这不单单是家长的心愿,也是老师的追求。要知道,教育应该有批评,应该有惩罚,当然,这里的批评和惩罚绝对不是也不能对孩子身体和心灵施暴。孩子犯了错,就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家长一味的纵容和“护短”,只会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健康、人格的不健全。
       家长理应理解学校教育,支持学校教育,信任学校教育。行文至此,愿家校之间常开“诚信之花”,变“无间道”为家校友好沟通、和谐交往的通道。

       用“心”换“信”
       南京市铁心桥小学 杨秀丽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关于“问题老师”的新闻层出不穷,从而引发出家校之间出现信任危机。于是,这种现象催生出了一个新的物品——“录音利器”,很多家长通过给孩子佩戴“录音利器”想监视课堂中的一举一动,但这种做法真的可行吗?会不会适得其反呢?作为一名在职教师,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名老师,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因为在跟家长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我处理得比较好。我们班里有个男生非常调皮,犯了错误被批评了几句,回家就跟家长添油加醋地告起状来。好在家长很通情达理,到学校跟我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在如何教育孩子问题上进行了友好地讨论。一来二去,我跟家长的关系也逐渐熟络起来,经常为孩子的问题做探讨。我以真心换取了家长对我的信任。试想如果这个家长听信了孩子的话,给孩子也配备“录音利器”,我们之间又怎么会有现在的关系?
       一次学生课间跳长绳时,一个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都不会!你就照杨老师说的那么跳不就行了吗!”如果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一定又会引起很多人对所谓“老师纵容好学生歧视笨学生”现象的讨伐。可是事情的真相是,说这段话的是一个学习成绩并不太好的学生,在“激励”另外一个学生,希望他跳得同样好。只要老师好好引导,就会激发起其他学生挑战的斗志。
       课堂教学就像是家庭生活一样,有喜有怒,有哀有乐。这其中,师生既会有共同解决问题时的欢笑,也会为了一个难点费劲脑汁,愁容满面;老师既会有对学生自我突破时的真诚表扬,也会有对学生粗心大意、心不在焉的严厉批评。但是,往往能吸引大家关注的就是那一个个看似“不和谐”的片段,那谁能还真实的课堂一个公平?又让老师如何靠用心去换取学生进步的信心呢?
       看来,任何“利器”都不如真心。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录音利器”上,还不如多花点时间,让老师和家长好好地沟通与交流。不要放纵这些“利器”横行,寒了真正在努力的老师的心!

       由教育“谍战戏”引发的思考
       无锡市双河新村小学 徐 靓

      
       自从有了“录音神器”,课堂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随时上演一幕幕“谍战大戏”。这种类似“无间道”的监督方式折射出了当前教育的信任危机,师生关系紧张到如此程度真有点儿让人不寒而栗。
       过去,我时常会听到家长对老师说:“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要打要骂随你!”言语中透露出对教师的无限信任。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会伤害孩子。那么,怎样才能构建良性的家校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呢?教师不妨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尊重家长
       尊重家长,首先要尊重家长的人格。教师应杜绝那种居高临下、以教育者自居的态度,而与家长应是作为两个有着共同目标的教育者之间的探讨。尊重家长,同时要尊重家长的权益。如家长应有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自愿权、隐私权等,作为教师和学校,都应当予以尊重。尊重家长,还要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的孩子。尤其是在公开的场合,要多积极地鼓励、表扬,因为孩子会很自豪地将这些信息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家长。
       二、主动联系家长
       1.采用作业联系制度。老师及时记录孩子当天的表现,孩子及时记录当天的作业内容和要求,以便家长随时跟踪,家长还可以直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建立成绩月报制度。每个月末,老师将这一个月以来所有的单元练习成绩,包括班级平均分、最高分和孩子的实际得分,以及参加学校有关竞赛的得分作一详细汇报,并附老师寄语和家长回执。
       3.定期召开家长会。就班级的整体情况,老师将需要借家长之力去解决的困难摆出来,与家长共同探讨,充分征求家长的意见并达成共识。这一交流平台有助于教师和家长不断修正自我,达到互相尊重、沟通、合作的目的。
       4.坚持个别跟踪联系。每个班级中总有几个自觉性不够,教育效果不够好的孩子。对此,班主任应与家长建立随时的联系机制,堵住漏洞,不断引导,合理定位,努力发现其闪光点,积极鼓励进步,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亲其师,信其道。”尊重和信任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老师有惩戒学生的权利,但更应注重教育的行为和方式,做到责而不骂、爱而不护,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家长们也应体谅老师的不易,抱着正确的态度接受批评。只有当教育变得更加温暖、家校之间多一份理解和宽容,才能融化师生之间的“信任坚冰”。

       零距离 心沟通
       大丰市南阳小学 陈玲玲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担负着教育“未来花朵”的责任。可是“录音神器”的出现,无疑给老师加上了一道无形枷锁。诚然,少数的校园暴力事件已经“墨染”了整个教育场所,让不少家长胆颤心惊、风声鹤唳,为了不让孩子吃亏,只得出此下策,却不知这不仅会让更多的老师因此“受伤”,也会让课堂“变味儿”:老师在批评教育时会心存顾忌、把应有的关切变为疏离;犯错的学生也会自恃有“神器”加身,蔑视老师的教导。试想,这样的课堂会和谐吗?这样的教育会有效吗?
       建立交流渠道——信任的缺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交流。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的处事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变得漠然,很容易片面地、武断地为一件事下结论。针对此,作为老师更应当主动些,充分利用家校沟通平台,如家长学校授课时间,电子校讯通平台,例行教师家访等,将自己处理问题的所思所想告诉家长,让他们摆脱紧张的“护子情结”,科学地进行育儿。这样的坦诚交流,会让家长放下他们的那颗“玻璃心”。
       合力教育孩子——家长与老师要进行合作,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让孩子成才。作为老师,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告别示众式批评和暴力教育,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作为家长,要摆正心态,不要将孩子的问题全归咎于学校,要全面地看问题,客观地分析问题,这样才是最适合孩子成长的育人环境。只有家长、老师合力对孩子进行教育才是最合理、最合法、最科学的教育。
       改变一种手势——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有个“手指习惯”,就是“用食指指着别人进行指责”。当老师,家长的意见出现分歧时,不要相互指责,在互相沟通的前提之下,静下心来发现对方的优点,找出对方处理问题的可取之处,把你的食指换成大拇指,用欣赏的眼光看问题,这样我们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多为对方点赞,我们怎么会有先前的相互质疑,相互不信任呢?
       零距离,心沟通,只有互相尊重和信任,我们的教育才会变得更加温暖。
 
       家校本是同盟体,有着共同的目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却因出现信任危机而导致一幕幕“谍战”上演,令人啼笑皆非。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被社会赋予了极高期待的教师群体,与其“堵”不如“疏”,要善于把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策略与时机,充分获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这样还会有“无间道”上演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