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2014,中国的教育并不平淡,有血的教训,也有爱的光亮;有发人深省的故事,也有振奋人心的改革。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回顾过去一年所发生的教育大事件。
2014年度教育大事件盘点
“病毒灵”
事件 西安市宋庆龄基金会枫韵幼儿园有多名家长反映孩子出现头晕、肚子疼、便秘、盗汗等相同症状。消息传开后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园在未告知家长的情况下,长期给园内幼儿集体服用抗病毒药物“病毒灵”。3月10日晚,众多情绪激动的家长前往幼儿园讨要说法。11日,西安市教育局、食药监局、公安局等多个部门着手调查此事。12日,涉事幼儿园被责令停业整顿,幼儿园法人代表、执行园长和保健医生三人被刑事拘留。
声音 枫韵幼儿园园长赵宝英:是幼儿园“好心办了坏事”,相关人员既没有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也没有及时告知家长,没有和家长沟通,是幼儿园做得不对。
家长张女士:民办幼儿园收入主要来源于学费,如果幼儿缺勤幼儿园就要给家长退费。如超过十天缺勤,就要退一半的托费。为了确保孩子不生病,保证幼儿出勤率,该园才会给孩子服用这种抗病毒药物。
西安儿童医院根药剂科主任成华:是药三分毒,更何况是给没有生病的孩子服用,肯定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幼儿园给没有生病的孩子作为预防服用这种药,首先就是不合适的做法。
短评 “病毒灵”事件之后,仍有不少幼儿园继续上演着“吃药,没病吃两粒”的闹剧,幼儿园变“药儿园”。我们在谴责幼儿园此举背后的利益黑箱和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的同时,也应当反思家长及时、充分地关注到孩子了吗?事实是很多家长过度依赖幼儿园,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状况极少过问,知之甚少,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幼儿园给幼儿集体服药竟长年无人发现的原因,希望这一悲剧能让我们年轻一代的家长得到教育、引起重视。
《最强大脑》李云龙
事件 《最强大脑》第十期国际PK赛上,中国少年李云龙迎战意大利选手安德烈,挑战项目是“新郎新娘配”:51对新人模型打乱顺序排列,两位挑战者交错方向同时记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摆放。比赛中,李云龙误认为自己摆放错误,在现场崩溃大哭,但事实上他的答案完全正确,最终他击败安德烈为中国战队赢得一分。此事引发观众及网友对“中国式教育”的大讨论。
声音 李勇(李云龙父亲):中国人生存,真的越来越难,等李云龙长大,我不能给他提供任何社会背景、地位优势,我只能让他从小变得更强大,这样他以后的路才会平坦很多。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翟进:电视中呈现出来的节目都是经过剪辑的,现场的一些小细节很可能被剪掉了,而这些小细节很可能直接影响大家对事情的判断。观众不能因为一个个体差异,就泛化到整个中国教育和中国家长。
短评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按照常理来说,在“虎爸”魔鬼式的训练轰炸下,李云龙应该具备极强的抗压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但他却被公众赋予了太多期待,“天才少年”“记忆神童”等标签无形中也会给他压力。李云龙,一个12岁的孩子,或许只是不想让父亲失望吧。面对一个“受伤”的孩子,网民不仅没有给予他鼓励,而且还不断指手画脚,大吐口水,请问这样做真的好吗?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
事件 教育部宣布,2015年起将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师范类学生将不再享有直接被认定教师资格的“特权”,他们要和非师范生一样,统一参加考试。同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中小学教师资格每5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声音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从前两年的试点来看,由专业化教育考试机构,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教师资格考试,改变了过去的考试和认定不分、组织不够规范的现象,能增强教师资格考试的社会公信力,改变教师资格证含金量不高的情况,以提高教师职业准入门槛。此外,定期注册改革能够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摸清教师队伍底数,规范教师资格证书管理,推进持证上岗制度的落实。
长沙市清水塘三小校长周满意:众多师范生加入考证大军,将使得考试竞争加剧。加上改革后的考试形式变化、考试科目增加、报考条件更严、证书申领更难等原因,报考人员压力增加不少。
短评 教师资格证考试此前一直由各省市区自主命题和组织。全国统考后准入门槛变高,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一方面师范生不再直接被认定教师资格,另一方面教师终身饭碗也被打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优化。近年来,败坏师德的事件时有发生,期盼此举能从第一关筛选出合格的人民教师,让教育工作者得到鞭策,获得进步。
户籍改革
事件 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文件提出,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逐步完善并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职教育免学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以及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实施办法。
声音 家长孔东领:由于工作还算稳定,我自己的孩子一直能在北京上学,但是在我们这里打工的河南老乡们,有不少开孩子上学的“五证”比较困难,孩子只能上条件不好的私立打工子弟学校。国家政策调整后这些门槛能低点儿吗?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根据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我们将做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教育部要指导各地把常住人口,包括随迁子女纳入到区域教育的发展规划之中;二、要求各地要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的人数来拨付教育经费;三、要求各省市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他们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四、我们要不断完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短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1061.68万人。随迁子女接受教育情况涉及教育公平,如何让阳光政策落地却是一个重大难题。对于开放户籍的中小城市来说,随迁子女的教育经费如何拨付?随迁子女规模如何控制等问题皆是挑战。对于一些特大城市来说,长期存在的户籍壁垒如何放开?本地教育、医保等资源如何共享?这项牵动亿万人心的重大举措,能否为教育公平带来新的曙光?我们拭目以待。
昆明“9·26”踩踏事故
事件 9月26日,云南昆明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导致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学生在下楼过程中,一块靠墙的海绵垫平倒于一楼过道,造成通道不畅,先下楼的学生在通过海绵垫时发生跌倒,后下楼的大量学生看不见下面情况,继续向前拥挤造成叠加挤压。事故发生后,与此次事件相关的7名责任人已经被停职或免职。每名因事故不幸身亡的学生,家属最少可获得80万元赔偿金。
声音 教育评论人李玉柱:浇树要浇根,安全要抓心。事故发生后的安全防范固然重要,但无论防范措施多么地严密,也只是抓住了安全的标,而非安全的本。把安全写进每个学生心里,才是安全工作的根本。
云南省教育厅法律顾问李春光:我做了多年的校园事故与风险防范的讲座,其中预防踩踏是重要内容之一,但几乎没有一个教育部门邀请我做培训,据说他们都很忙。
短评 在处罚了相关责任人,精神、物质上安抚学生及家属后,“9·26”踩踏事故终于平息,而此事带给我们的无非是在多年的校园踩踏事故榜上再添一笔。校园安全警钟一敲再敲,死伤事件却不见少。中国人很少有防微杜渐的意识,再多的安全演练,学校也可能只是当行政任务来完成,因而无法将安全知识真正传达给学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学校管理者们不要心存侥幸,严肃对待校园安全问题,莫让悲剧再次上演。
“抗震小英雄”的陨落
事件 11月3日,“抗震小英雄”雷楚年在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受审,他因涉嫌诈骗包括其女友郝某在内的21人46.3万元,被高新区检察院以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印章、伪造公司印章罪提起公诉,或量刑10年以上。2008年,当时的雷楚年还是彭州市磁峰中学的一名学生。他在汶川大地震中挽救了7位同学的生命,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他也因此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被免试招进重点中学读书。
声音 被雷楚年称为黄哥的黄老师:每个学生都应踏踏实实地读书,梯子只能一格一格地爬,不能从第一格跳到最高一层。雷楚年,就因为这么一个事情,一下子收获了许多,他自己却不能正确面对给予他的这一切。
荆楚网高明:利益熏心正是雷楚年沦为“阶下囚”的主要原因。疯狂而来的名利让他感觉到原来成功可以来的如此简单,不需要砥砺奋斗,也不需要埋头苦读,就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因此荒废了学业,整日沉迷于大手大脚的花钱当中。
短评 我们在唏嘘“抗震小英雄”陨落的同时不禁追问,到底是什么因素让这位昔日英雄走向毁灭?其实不论是雷楚年个人被荣誉所困,还是社会给予的过度名利,说到底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一方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奖励十分必要,但别忘了过度荣誉也会让人迷失心智,有时也需要提醒他:注意、当心、理性、反思。另一方面,在将孩子推向公众视线的时候,家长也要三思,切莫将自己的孩子商业化、利益化,否则,你推给他的不是光环而是深渊。
《一年级》
事件 《一年级》是湖南卫视2014年最新打造的一档大型原创校园纪实节目,讲述的是一群一年级新生进入校园之后的生活故事,从学生、老师、学校、家长多方互动中来探讨一年级启蒙教育这个严肃而又至关重要的命题。陈学冬和宋佳两位明星的加入也为节目带来更多关注度。开播以来,节目呈现教育之美,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发广泛热议。
声音 家庭教育专家卢勤:客观认识孩子是社会的一大课题。节目关注的是孩子的真实生活,演是演不出来的。现代社会,家长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太少,《一年级》是家长观察孩子的一个很好的窗口。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一年级》节目播放出的防拐防火防猥主题,教会他们如何在纷繁的社会里学会自我防卫与保护,这种教育意义更是任何其他节目所难以比拟的。
短评 一年级,是孩子从家庭跨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节目通过对几个主角孩子在校状态的全程记录,呈献给观众一个又一个教育话题。相信不少家长看完都会惊呼:“原来我的孩子在学校是这样的啊!”不曾想,一年级不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第一课吗?就让我们带着一种追忆童年的心情来欣赏这一节目,借鉴其中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将心比心,不要将自己的喜好和追求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拥有童年最大的愿望——快乐成长。
旧年已逝,新岁初来。今朝《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将继续为中国教育加油,因为有一种力量,它发自肺腑,冲击胸膛。关注着你们的关注,梦想着你们的梦想,未来若有困难我们一起肩负,若有辉煌我们一起迎接。企盼中国教育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