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某小学生家长在论坛里发帖称:他给孩子穿打补丁的衣服到学校,竟然被教师责令整改,原因是“丢了学校和班级脸面”。对此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也许该生真的穿得很邋遢,教师也是好意提醒;也有人认为一些学校在节俭教育上存在短板,少数教师确实会歧视“补丁学生”。我们不禁追问:在新时代,勤俭教育该如何与时俱进?
倾听他们的心声
扬州市汶河小学 陆小红
“儿子,这条裤子上有个洞,妈妈给你补一下穿吧!”“嗯!”
“同学们,如果衣服上破了个洞,你会怎么办?”“我会用胶带纸粘上。”“叫妈妈回家补一补。”“洞小,不影响,继续穿!”“我身上这条裤子就补过了,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呢!”“关键是要看洞在哪里,在屁股那里就得缝起来,在别的地方影响不大。”……
近日,“补丁学生”遭整改的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看到网友们争议四起,拥有家长兼教师双重身份的我,倾听了儿子和学生的心声,也就有了上面的几段对话。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穿补丁衣服的是小学生,可议论这件事的全是成年人。试问:您倾听过小学生的心声吗?小学生会关注这是节俭还是丢脸吗?他们可以穿打补丁的衣服上学,您会穿打补丁的衣服去上班吗?
根据我对三年级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并不在意衣服上是否有补丁,没人理会这件事丢不丢脸;他们认为衣服有洞,补上继续穿是理所当然,除非是小了穿不上或真的破烂不堪。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的班上,我会先了解一下该生自己的想法,若他认为无关紧要,则一语带过:“真是个善解父母意的孩子(家长让孩子穿的),懂得节俭。”若该生觉得难为情(确实太过破旧),我会及时了解他的家庭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
当然,我们就此事也可以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方面的德育教育。
首先,加强宣传,营造和谐环境,提高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
学生是了不起的群体,很多成人可能无法坚持的道德准则,他们却能不折不扣地去执行,所以我们应该反思:要给学生们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是攀比跟风还是勤俭节约?答案不言而喻。教师若能够尊崇传统美德,传播勤俭节约的观念,还怕学生们学不会吗?
其次,以身作则,家校共同努力,教给学生勤俭节约的方法。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们做好榜样。在家里,节约水电和粮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在学校时,节约纸张和文具,合理地利用资源;在社会中,将这些优良传统坚持到底。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教给学生勤俭节约的方法。
最后,关注评价,完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勤俭节约的积极性。
很多时候,评价、舆论导向、奖励机制会影响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人人都以节约为荣,不以穿有补丁的衣服为耻,不以穿名牌为荣,不以没手机为耻,不以用“苹果”为荣,不以乘公共汽车为耻,不以开宝马、奥迪为荣……那勤俭节约的传统还需要从娃娃抓起吗?早已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了。
请为“补丁”点赞
泰兴市襟江小学北校区 林 杏
走进校园,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孩子们的服饰,会发现不少孩子都穿着名牌的衣服。有老师曾经开玩笑说:“现在孩子们的行头比我们老师的都要昂贵很多呢!”在这样一个崇尚品牌,爱美、比美的氛围里,有些孩子甚至每天都会穿上不同的服饰,没有满意的衣服就威胁家长不上学。
也许是惯性使然,老师们看惯了这些孩子们打扮得光鲜亮丽,突然看到一位穿着补丁衣服的孩子,应该是如鲠在喉的感觉,就勒令整改了。也许这个孩子家境优越,孩子只是想要通过一块补丁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老师勒令整改的做法倒也无可厚非。可是,如果该生家境确是贫困,生活拮据,家长只能用补丁掩饰破洞,老师的做法伤害的仅仅是孩子的自尊吗?
在物质文明、经济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的今天,孩子们能不能穿打补丁的衣服呢?我想,这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生存大计的问题。因为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件衣服是微不足道的,可是亿万人的衣服加起来却是一个惊人的量。如果人人看到衣服破了,掉线头了都懒得缝补,直接扔掉,这是多么大的资源浪费啊!从织布、印染、剪裁到成衣、出售,这其中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人们扔掉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宝贵的社会资源!
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确如此,勤俭节约何时都不落伍,与国与家都应该积极倡导。目前,整个社会奢靡之风正盛,豪车、豪宴、豪宅屡见不鲜,有人甚至为了买一部苹果手机而卖肾,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攀比恶习蔚然成风。不幸的是少数家长和孩子也沾染了不良习气,将“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的思想渗透到校园里。他们往往视衣着土气的学生为异类,对“补丁”们冷眼相看,甚至冷嘲热讽。
作为教育者怎能随波逐流,是非不辨呢?身为一个母亲,我曾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衣服只要干净整洁就行了,算不算名牌,是不是新的并不重要。”坏了,打上一个卡通的补丁,既实用又美观;小了,就送给亲戚朋友家的小朋友穿,既节约资源又增进感情。同时,我也乐意去找别人家嫌小的衣服给儿子穿。
那位敢于穿补丁衣服走进校园的孩子是多么有勇气啊!如果真的是勤俭节约,我们就要为他的行为点赞,并在全校、全社会积极肯定这样勤俭节约的典型。如果可以给穿补丁衣服的孩子提一点点建议的话,希望这个补丁可以美一点,努力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何乐而不为呢?
“补丁”整改的深层原因
南京市七桥小学 龚英彬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补丁”已然离我们远去。教室里的学生们,大多数是一身光鲜的打扮。然而近日,网上却冒出“补丁学生”遭整改的新闻,该不该打补丁这一古老的话题又被重新炒热。
从一名同行的角度看来,请这位“补丁学生”整改,一定不是教师的常规处理方法,其中应该掩藏着某些深层次的原因:①该生家庭经济困难,但家长担心孩子遭到歧视,并未向教师透露情况;②该生家庭经济的确困难,但由于家长疏于管教,导致孩子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好,且屡教不改;③该生家庭并非困难,家长为了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才让其穿打补丁的衣服,但该生不能理解家长的做法,在班级中哗众取宠……
分析完原因后我们不难想象,教师面对“补丁学生”的“歧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嫌“补丁”脏、嫌“补丁”穷,主要的出发点还是缘于对该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不满。学生学习态度是认真的,即使一身的“补丁”,教师也绝不会歧视;学生学习马虎的,性格顽劣的,即使穿得再好,教师也不会高看。因此,如果班中来了一位“补丁学生”,教师首先应该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想方设法地给予帮助,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尽可能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我曾任教的班级中就有几名贫困的学生,我和搭班教师了解情况后,为他们积极申请了学校、社区的助学补助。我经常找家长交流孩子学习情况,但不同家长的态度和修养却让孩子之间逐渐拉开差距。A生的家长,小学未毕业,几乎没有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但总委托长子(已上初中,成绩优异)督促A生,还用哥哥的榜样教育A生。A生虽然经常穿着别人给的旧衣服,却在父母积极的引导下,事事争先,总是一副很懂事、很能干的样子。虽然A生的成绩中等,但她的努力大家看在眼里,在学校里没有人会因为A生家庭贫困而对她另眼相看。而另外一名学生B,父母都是高中毕业生,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却听之任之,连最简单的作业也常常不能督促他完成。渐渐地,B生的成绩一落千丈。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B生常常拖着鼻涕,用脏兮兮的小手在本子上抹,留下一道道黑印,让各科教师无可奈何。同样是“补丁学生”,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在教师眼中,学生都是单纯的,家庭条件的好坏不能决定学生的优劣。往大了说,家长的人生态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自强不息的家庭,即使经济困难,也是暂时的,这样的家庭,教师、学校总想给予他们帮助;而那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补丁家长”,让教师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对于这样的家庭,绝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就能解决问题的。
用师德为传统美德打上形神兼美的“补丁”
太仓市双凤中学 倪夙敏
孩子穿打补丁的衣服到学校,竟然被教师说成是“丢了学校和班级脸面”。看到这一消息我震惊了,震惊之余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学校和班级真正的“脸面”呢?能遵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出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来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是每一所学校天然的办学使命。这一神圣使命的达成度,才是关乎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真正“脸面”。
粗糙的“补丁”在服饰的外观审美上确实有缺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教育并非在形式上固守“审丑观”。如果设计得当,“补丁”完全能为衣服锦上添花。时尚界从来不乏此类刻意而为的优秀作品。家长、孩子、教师,只要观念一致,共同智慧碰撞,“补丁”虽不至于达到时尚设计师界的水准,但应该可以尽力做到“形神兼美”,至少不会再那么刺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美德教育也在与时俱进,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新的变化,但美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仍须坚守。学校教育应该是引领社会价值观的,而不是去迎合一些庸俗的价值观。这是学校教育作为全社会“精神高地”特有的“脸面”。所以,需要整改的首先不是穿补丁衣服的孩子和家长,而是我们个别学校及教师的“教育脸面观”。
“补丁”可以“一改了之”,孩子及其家庭状况、家庭教育不会随之也“一改了之”。而主动了解“补丁”背后的孩子及其家庭,则是教师师德急需打上的“补丁”。师德不是退守底线而碌碌无为,而是爱岗敬业,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育人工作。只要有心,一切教育的故事或事故都可以转化成为教育的契机,进而激发正能量。
教育要有效,必须要走进人心。通过交谈或实地家访,案例中的教师也许就会了解到“补丁孩子”的家庭经济困境,就此给孩子更多一份爱心支持;或许是孩子家境虽不窘迫,但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有一番良苦用心,教师了解情况后在家校共育上形成一份合力。退一步说,或许案例中的教师是一位教育经验有所欠缺的年轻教师,这是他工作中从未遇到的新问题、新现象,我认为即使一时不知如何判断、处理,也不应匆忙应对。因为教师面对的是身心尚在成长的孩子,教师的武断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教师的使命就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完全可以请教有经验的同事,或者组织师生展开主题沙龙讨论,多方考虑,商量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决办法。
衣服破了,打上补丁可以继续穿;电脑有漏洞了,打上“补丁”就多了一份安全。教育工作的困难和魅力,都在于教师面对的不是冰冷的物质产品,而是活生生的千姿百态的学生。这就是我们重视师德建设的原因所在。有了师德,就有了师魂,有了师魂,就会具备教育价值判断力和教育智慧。小而言之,可以为传统美德打上形神兼美的“补丁”;大而言之,为一切教育工作打上形神兼美的“补丁”,实现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