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81期 总第5004期 2015年03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81期  下一期
追寻教育的诗意人生——记沛县河口中学校长郭红心
来源:沛县教育局 作者:华德阳 发布日期:2015-03-27 16:02:44

       郭红心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一名校长,而是一位学者。与他在一起交流之后,才知道他的教育学识之渊博——教育理论如数家珍,教育观点凸显个性;才知道他的教育理想之远大——教育幸福溢于言表,教育生活异彩纷呈!
       懵懂之中入教坛
       考取师范学校不是郭红心最初的理想。在他那个年代,父辈们只是希望他能跳出农门,成为手捧“铁饭碗”的人。所以,他人生的理想也只是藏在内心深处而已,偏偏高中毕业之后走进了师范学校的大门,稀里糊涂中度过了两年的师范学校生活,用两年时光换回来的不是知识,不是教书育人的本领,而是年龄的增长。郭红心开始教学生涯的地方十分偏僻,交通闭塞。面对几十双陌生的眼睛,他根本就没有多少职业的神圣感和自豪感。可就是这样一个地图上怎么也找不到的乡镇却成了他生命里的第二故乡——遇到了爱人,有了一双儿女,有了属于自己的家。转眼间,十年的光阴逝去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专业成长的最佳时期。不知道什么叫“课堂”,不知道什么叫“教学相长”,也不知道什么叫“亲其师,信其道”,更不知道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自己所做的就是随着铃声进出教室,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大梦初醒赴科研
       郭红心读师范的时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流行的是年轻人写诗歌,尚不知何为诗歌的他也加入其中,至今还保留着那些零碎的“诗稿”。从教十载,他突然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拿起笔来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体会。当时网络还没有“光顾”这个偏僻的地方,他也不知电脑为何物。他用稿纸工工整整地誊写好装在信封里,投到自己唯一知道的地方性教育刊物《徐州教育科研》。也许正是这一次的投稿成就了他。这篇只有1000字的教育心得发表了,虽然只是在那一期刊物的最后一页上。他捧着散发着油墨味的杂志穿梭在各个办公室和教室里,其表现与范进中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原来身处乡村的一个无名小卒也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今天想来,他的教育科研之路那时已经启程了!时间在流逝,一篇篇长长短短的文字陆续变成了铅字——他已经踏上了教育科研的快车道!写作已不再是工作之余的消遣,而成为自己事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他开始阅读教育书籍,走出那个狭小的空间,仰望外面广阔的天空,他开始聆听教育名家的讲座和报告,如饥似渴地汲取专业成长的养分。教育科研已经从一种兴趣转化为一个梦想,他加快了追梦的脚步!
       课堂成就诗意人生
       三尺讲台展才华,方寸斗室育英才。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课堂成了郭红心实现教育梦的舞台。备课成为他收集素材和自主阅读的应然过程,上课成为他实践教学理念和走近学生的最佳路径,反思成为他提升个人素养和享受愉悦的必备环节。“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这是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箴言。“差生”一词的出现一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成了很多教师的习惯性动作。他们工作很多年以后才恍然大悟,自己已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有那么多所谓的“差生”在自己的身边永远地“溜走”了。原来,是自己的心中缺少爱!在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日子里,郭红心逐渐感悟着“爱满天下”的深刻含义。意大利教育家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曾经这样告诫我们:“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一遍又一遍地阅读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经典故事,面对自己学生的时候,他的想法愈加清晰,此后的日子好像突然变得有滋有味起来。看到调皮的学生不再是厌恶,而是思考、是观察、是走近;走进课堂后不再是索然寡味,而是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神圣、充满了期待;与学生交流不再是敷衍了事,而是真诚谈话、坦诚相见、爱意涌现;阅读书籍也不再是无聊的事情,而变成了成长的需要、发展的追求和工作的惬意!
       追梦途中获硕果
       因为工作需要,郭红心老师在1998年走进了县城的一所初中,广阔的天地和崭新的视野给他插上了一双“飞翔的翅膀”。原来教育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崇高的事业。郭红心老师不再甘心做一名教书匠,他立志要成为一名教育家。他白天在课堂上尽情挥洒知识精华,晚上秉烛阅读和书写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近十万字从笔尖流出,100多篇文章陆续发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素质教育大参考》等教育教学刊物上,一个个省市级课题陆续结题……徐州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中学高级教师、徐州市学科带头人、徐州市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建国60周年家庭教育计划先进个人、徐州市陶研会常务理事、徐州市陶研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徐州市行知式优秀校长、沛县教育局教研室初中思品中心组成员等一系列荣誉踏然而至。2012年秋,他带着上级领导的嘱托和信任走上了沛县河口中学校长的工作岗位,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开始了教育梦的新征程。在这所基础十分薄弱的乡村初中里,他孜孜不倦地跋涉着,行走着……当然,在他追梦的征途中不乏泪水与辛酸,而正是这些才让他的教育家之梦更加清晰,更加明朗起来!
       蓦然回首,他在灯火阑珊处
       网络的普及给郭红心老师的教育科研之路带来了又一次契机。一次偶然的机会,郭红心老师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和《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社QQ群的一员。在这里,郭红心老师认识了诸如鞠文灿、杜文艳、康维绎,黄建炜、李晓东、胡兴松、代安荣等一大批政治课学科界的精英。他再一次看到身外的世界是那么的广阔无边,自己又好比浩淼烟海中的一滴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郭红心渐渐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和愉悦!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这个世界”,而郭红心老师则说,“为了教育,我来到这片原野”!
       尼采说得好:“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郭红心深知在教育这片土地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一直坚信沿途的“风景”会更加迷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洽碰撞”是他对教育的诠释和理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