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出来的孩子,是好是坏 美美睡衣,和忙碌的一天说晚安
家长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83期 总第5010期 2015年03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83期  下一期
逼出来的孩子,是好是坏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5-04-24 16:59:49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逼迫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了一名“苦苦相逼”的家长,用今天的逼迫换来孩子日后的成才与感恩。例如逼孩子刷牙、吃饭、早起锻炼、参加特长班等。但也有家长发出反对的声音,认为这样逼迫不仅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无形中也树立了家长的专制形象。作为家长,在“逼”与“不逼”的道路上,该如何抉择?在“多逼”与“少逼”这种度的把握上,又该何去何从?
    不“逼”不成器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位一路忐忑、一路反思的母亲,我觉得在很多事情上孩子是不“逼”不成器的。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面临兴趣班的选择问题,我女儿紫衿也一样。大班时,紫衿要求学钢琴,但我并没有轻率地答应她。直到一年级的寒假,紫衿依然强烈要求学习钢琴,我们才准许她开始这漫漫学琴路。学钢琴是一件艰苦而又枯燥的事情,紫衿的兴趣很快就淡化了。我和她爸爸只能咬紧牙关一遍遍地纠正她,我们甚至准备了一把戒尺,因为她的手势不对还打过她。说实话,打在她手上,疼在我们心里,但是没办法,既然开始了就得坚持,不能让孩子面对一点困难就轻言放弃。练的是钢琴, 磨的是意志!

    我们就这样一边心疼,一边继续在逼迫。半年之后,孩子已经能弹出像样的曲子了,她体验到了弹琴的乐趣,每天练琴也成了她的期待和享受,我们也因此轻松多了。如今紫衿做任何事都不会轻言放弃,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圆融·花季青少年艺术团的一员,她每个星期都要排练两次,两年半了,她从未缺席过。如果当初学琴时我们没有磨练她,估计她今后在面对其他困难时,也会连连叫苦。

    所以我认为:通过现象看本质,家庭教育中,固本培元,为此而逼是必须的。
   

 

    “逼”之有度,健康成长
    有人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有人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家长,我认为逼孩子是好还是坏不能一概而论,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教孩子打招呼这件事上,一些孩子在见到长辈后不主动问好,连个招呼也不打,大人们通常的做法是半引导、半强迫地要求孩子问好。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其实会给孩子带来意料之外的情感伤害。我想没有任何一个大人愿意在大庭广众下被呵斥,甚至被羞辱,没有一个大人会在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开心做事,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应该接受这样的对待呢?这样逼迫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意。
    同时,我们的教育也不能一味顺从,完全听任孩子会造成溺爱的不良后果。有时候家长适当逼一逼,也能逼出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能力。在我家孩子出现问题时,大人总会想办法帮忙解决。可是时间一长,她就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我只好去逼一逼她:“爸爸也不会,怎么办?”她在没办法依靠他人的情况下,只好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样的逼迫既培养她自主能力,又给她以信心,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家长,应该“逼”之有度,“教子有方,教无定法”,家长视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孩子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