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VS“平民教育” 只抓“精英教育”而忽视“平民教育”的结局:惨痛
热点透析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89期 总第5050期 2015年05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89期  下一期
“精英教育”VS“平民教育” 只抓“精英教育”而忽视“平民教育”的结局:惨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5-05-28 09:46:11

    深读指引:
    观点1:与“平民教育”相对的是“精英教育”,“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并不矛盾,“平民教育”是“精英教育”的基础,没有“平民教育”的“精英教育”是不存在的。“平民教育”做好了,“精英教育”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抓“精英教育”而忽视“平民教育”的教育只有惨败的结局。
    观点2:把一个只适合做木匠的人培养成博士和把一个只适合读博士的人培养成木匠都是教育的失误。把只适合于做木匠的人培养成优秀的木匠和只适合于读博士搞理论的人培养成博士,这样的教育才叫成功。
    观点3:不能说农民工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受到不好的教育,这样对一个国家来讲是成问题的。教育在西方一些国家,又称为“人生重新洗牌的过程”,人生之所以能够重新洗牌,就是说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平民教育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近期,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发表言论:“平民教育才是中国最缺乏的教育!”此话一出,引发了社会对于当前教育问题的再思考和热议。
    聂圣哲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后兼任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聂圣哲热衷教育实务与改革,倡导并参与创办鲁班木工学校和平民学校,力争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以“先育人、再教书”的理念,推行“读平民的书、说平民的话”,将来做一个守法、敬业的平民。
    孩子们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梦想,在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精英教育”成为一种潮流,名校热、择校潮温度不减。可“精英教育”真的适合中国教育的发展吗?“平民教育”有没有它的不可估量的价值和地位?
    从班级管理看“平民教育”
    丹阳市正则小学 王 琦
    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对于这一问题恐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部分中国人受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学而优则仕”,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是读书人的梦想。这其实也就是许多人理解的中国式“精英教育”。
    但精英的群体毕竟是少数,普通人仍是社会的主要群体。事实证明,“精英教育”并不适合多数人,“平民教育”才是多数人成才的道路。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充分开展好“平民教育”,如何让教育代表最广大的孩子们的教育权益,充分体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则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所探索 和追求的目标。
    由于社会地位、家庭环境、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孩子们在教育面前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至少在人格上是平等与独立的。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学生群体则会出现明显的差别,班级中必定会有一些学习上的“尖子生”及“后进生”出现。因此,我们更应重视学生的德行培养,去弥补应试教育的缺憾。
    每接手一个新班,我总是会观察每一个孩子,让孩子自己制定班规,而班规的第一条我一定会引导他们总结为:勤劳诚实,友爱同学,帮助弱小。我还充分利用晨会课和班队活动课,对孩子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习惯,怡情悦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来就是一项艰巨的使命,如何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绝不是一张试卷就能决定的,虽然试卷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学生的能力。平时的教育和学习如果仅仅停留在书面或口头,那孩子的进步有可能会停滞不前,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每周社团活动中,我给孩子自由,任其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小组。于是,爱唱歌的学生进了合唱队,爱跳舞的学生进了舞蹈队……实践出真知,这些孩子哪怕智力平常,天赋一般,也不代表他们不会成功。“平民教育”,不正是素质教育的一条出路吗?
    当然,社会中的教育一定也少不了“精英教育”,但那绝不会是出现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模式。我们要相信,是金子一定会发光!而让一个成为木匠的人才,硬要逼他成为作家,那样的教育才是悲哀!
    “精英教育”的误区
    射阳县八大家小学 宋金岚
    当许多人只关注少数升学有望的“精英”时,我们的心里更应该装着那些学习成绩一般或尚有潜力和特长未得到开发的“平民”。那些不能考入大学的“平民”,难道就不能成为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决不能以牺牲大多数“平民”来换取少数“精英”,一定要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我国教育均衡发展,让中国未来的新生力量会学习、会做人,用“精英”力量和“平民”力量实现国家梦想和大国崛起!
    基于这种教育观念,在平时工作中我为每位学生尽可能创造机会均等的训练环境,因材施教,使不同类型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有些学校为了不让“特差生”拉后腿,每逢统考、升学考试等大考之际,千方百计给“特差生”做思想工作,让其放弃参加考试机会。某些教师安排学生座位,以分数论英雄,“精英”的座位都在教室的黄金地段——中间位、靠前位,“差生”则分布在两边和后排;遇到公开课,那根本就轮不到“差生”了。老师在批改“差生”的作业时往往不像批改其他学生的作业那样认真,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干脆就不批改。
    “精英”犯错,教师往往会网开一面,手下留情,而对学习“平民”却严格“依法办事”,甚至“从重处理,以儆效尤”。久而久之,那些所谓“精英”则会因自己进了名校、快班而自感高人一等,有很强的优越感。沦落为慢班的“平民”,多数则会丧失自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加之许多慢班教师不愿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下功夫,结果慢班中一部分“平民”荒废了学业。这些也许是教育中的少数或个别现象,但也不能忽视。 
    在美国,“平民教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美国教育发给学生的是两张文凭,一张显性文凭,一张隐性文凭。显性文凭,即一般意义上的文凭,大家容易理解。那么,隐性文凭是什么呢?就是具有平民意识的公民文凭,即做一个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谦卑公民。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由家庭、社会、学校的互动来完成的。  
    很多国内专家认为美国这张隐性文凭的质量比较高,这张隐性文凭将伴随一个人走过一生。一个国家给公民一张什么样的隐性文凭,或是否给出隐性文凭,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别让“精英”掩盖了孩子的本能

    扬州市新星小学杨金珍

    最近热播的《虎妈猫爸》再次引发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热议。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新的学校教育培养模式应运而生。“精英教育”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与趋势,不少学校都高举培养精英的大旗,家长们也是趋之若鹜,挤破头也要让孩子进入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可是,再看看孩子们呢,却被“精英”折磨得苦不堪言。
    我们不贬低“精英教育”,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向社会输送了一批批的宝贵人才,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纵观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精英教育”已经发生异化,成为有钱人的垄断式教育。许多名校也正是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培养出“伪精英”;开发商更是挖掘商机,学区房愈炒愈热,平凡的家庭只能“望穿秋水”。招生中的种种怪现象,屡见不鲜。

    作为教师,我认为“精英教育”不应违背教育的宗旨,培养精英的目的旨在促进教育的本质回归,谋求身心的解放,追求人格的完善。因此,“精英教育”也应主张教育公平,提倡“教育零择校,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让它真正成为锤炼学生、练就精英的平台与途径。这才是孕育精英教育的摇篮,才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何为人的完整性?一个完整的人,意味着他的身心是自由的,这种自由将辐射到理智,情感和健全的身心等各个方面,教育的作用重在鼓舞,激励和引导,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开启人类的智慧,达到心灵的觉醒”。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精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历激烈的竞争和艰苦的磨练。很多人在成为精英的这条道路上遭遇到很多坎坷,最终吃得苦中苦,才方为人上人。所以,现在的学校及家长在注重孩子分数的同时,对于孩子的才艺也是毫不松懈,虽然做不到样样精通,也精通一二,孩子在这样的磨练中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回到现实,反观生活技能,却是一窍不通。
生活,本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学校教师要多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让孩子多接地气。“吟诗诵词”固然赏心悦目,但社会不需要一个连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的人去思量“社会的前途”“祖国的发展”。一个自己无法生活的人,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才能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能够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

    扬州市梅岭小学陆嘉楠

    “平民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指适合我国大部分家庭的一种基础教育,它面向广大的老百姓,基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能力与质量的一种具有平等性的教育。有人说“平民教育”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它已经成为一种落后的代名词,会导致中国教育的落后,最终走向淘汰。可是在我的眼里,“平民教育”更像是我们传统的文化精髓,具有历史酝酿出的醇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量,是我国教育的基础,没有它,谈何教育?

    “精英教育”,像是突然崛起的一座高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登山者前来目睹她的芳容,一心想要征服这座雄伟的高山。但是沿途已经有很多人累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精英教育”故不能缺少,但只有少数者才是“这座山”的征服者。
    许多家长从选择幼儿园开始就为此头痛,拼了命地要给孩子一个高起点,那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道出了每一个家长的心声,却成了孩子“灾难”的开始。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让孩子牢牢地扣在名叫“重点”的连环扣上,这种环境就给孩子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现如今,这种现象时刻都在上演。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要去适应这种“精英教育”,适应长期的跋涉之旅,忍受一次次心灵的打磨,一颗颗脆弱的心灵就在这种悲哀的教育制度下逐渐凋零,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酿成一幕幕家庭惨剧。层出不穷的悲剧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呢?难道普通的“平民教育”就教不出好孩子,不能成就精英?答案是否定的,环境是影响他们的一种因素,但决定他们未来的更是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引导。
    “平民教育”是“精英教育”的基础,中国人应该紧紧抓住“平民教育”,让孩子在平等的关系中去发展,这对他们的心灵和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剩下来就是孩子自身的发展了,他们想拥有怎样的人生就是他们自己的抉择了。每个人都有合适自己的位置,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盲目地追求目标,最终才发现适合自己位置的才是最好的,曾经付出的一切很有可能变为徒劳,花费的精力可能变成浪费。
    高目标可以成为一种适当的引导,却不能让它变成盲目的追求,否则累坏的是自己。作为家长,不应 该为孩子制定你想要的人生,而要善于发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人生,这才是对孩子最真实的付出。
    教育如同盖大楼,只有把基础做好,结构架好,这座大楼才是成功的,安全的,而不是一味追求实物的美观和华丽,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如此。让我们一起迈开走向“平民教育”的步伐,走稳每一步,才能更好地实现“精英教育”!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同理,所有的学生不可能都成为爱因斯坦。因此,教育不能用培养爱因斯坦的方法来培养所有的学生。“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并不矛盾,“平民教育”是“精英教育”的基础,只要“平民教育”做好了,“精英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