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能为老师撑伞吗?
教育一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89期 总第5050期 2015年05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89期  下一期
学生能为老师撑伞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5-05-28 09:54:37

    原以为一把小伞撑起的是一份感动,是孩子对老师爱的行为演绎,是师生之间情感的流动和定格!然而,这个“定格”却定格在了网络中,这把雨伞却成为“利器”,深深刺痛了原本能清凉一“夏”的老师的心。带来的不是美好的清凉的回味,却是来自网络的非议和暴力。古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今天的学生为老师撑起一把伞又何妨?给教师多一些理解,给     教育多一些宽容
    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 赵 俊
    提到教师,人们常会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来歌颂他,也会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他,在很多人的眼中,这是一份既神圣又光荣的职业。但是,大家却忽视了一点,其实教师也只是众多平凡职业中的一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也都是普通人,正如我国教育家魏书生说的那样,“我们不可能是最光辉的,我们仅能用这句话安慰自己。”
    现如今这个社会,教师承担的角色很多。社会要求教师,要教育学生品行,要教会学生知识,要关心学生成长,要承担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要与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虽说这些都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但要样样做好是有难度的。另外,教师还要承担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如今网络发达,教师的一言一行随时可能会被公布到网上,有的教师甚至一不留神就成了“网络红人”。例如最近刚刚“评选”出来的“最霸气女教师”,一夜之间,网络上充斥了关于她的各种评论和批判,甚至连涉事学生连带“躺枪”。经调查,我们才知道当事老师是位教龄三年的年轻教师,而且平时和学生关系也很亲密,谁知学生对教师的一个敬爱之举,给当事老师带来了如此大的烦恼。
    回归教育现实,我们一方面要求年轻教师要年轻活力,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方面又要求年轻教师要以身示范,遵守师道尊严。我们常常要求教师课后要和学生玩在一起,做学生的朋友,那么当教师和学生交上朋友后,朋友帮朋友打伞,有哪里不妥吗?如果有不妥,那么社会上要被曝光的事件何止成千上万。换一种角度再看,我们常常要求教师用父母之心呵护学生,关心、爱护学生,那么烈日炎炎,自己的孩子举手之劳帮父母撑把伞,我们还会批评这位家长吗?
    好在事发之后,当事学校对事件做了及时处理,还原了事情真相,加强了师德师风教育宣传。这既体现了对舆论的重视,又避免了对教师群体的言论伤害。我们常常要求教师要用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学生,那么大家是不是也要以同样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教师?
    谣言止于智者,今后,大家再看到类似事件的时候,要多一份自己的思考,切勿人云亦云。有关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净化网络,保护教师的合法权利。希望大家能给教师这个队伍多点宽容和理解,相信我们的教育未来将会是一片蓝天。

    请听听教师的心声
    泰州市姜堰区里华中心小学 高 杰
    最近,一则“小学生春游为教师撑伞”的消息再次把教师形象推到了风口浪尖。且不说事情的真相是否真如爆料者所认为的那样,但看网友们的反应就足以让我们这些做教师的人心有余悸。
    不少人感叹“教师难当”,一方面除了外界的不解,还有一方面来自群体内部的“偏见”。我的一位教师朋友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学校布置大扫除的任务后,校长照例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该教师所在教室门前的走廊上有一处蜘蛛网。按常理来说,面对这样的情况,校长应该善意地提醒一下,既能够体现管理的“人性化”,也能促使该教师今后注意这样的细节。然而,那位校长并没有“和风细雨”地提醒,而是直指那名年轻的教师说他的师德有问题。
    师德指的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简而言之,它就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具化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而教育部划定的“师德红线”,则是对师德作出了更为细致的明确。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谓“身正”就是要有高尚的德行作为基石,因为教师职业具有要“言传”更要“身教”的特殊性。离开了“师德”这盏明灯的指引,走得再远也未必是“阳关大道”。基于这样的认识,不少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只要从事教育工作,师德永远是第一标准”的口号。对于那些违反师德标准的行为,其结果只能是“零容忍”和“一票否决制”。
    说实话,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笔者十分拥护这样的政策。尤其是面对群体中个别“害群之马”做出可耻行径而给整个行业抹黑的时候,更觉得很有必要出台这些严厉的措施以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然而,现今的社会似乎又热衷于“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当教育行业的一些负面消息被报道之后,往往是教师群体首先遭到“口诛笔伐”。在此,笔者不得不再次为教师群体呼喊: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对得起“教师”这个称谓!
    从真实的内心感受来看,比起外界对于教师的误解,更令我们不解的是来自教师内部的“偏见”。那 个班主任,或许仅仅是一个疏忽,或许是经验的不足,因为一个不起眼的蜘蛛网就被扣上了“师德差”的帽子,着实令人无奈。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宽容与等待并存的过程,管理的过程同样如此。面对学生的一些错误和大意,我们能够拥有“静待花开”的耐心;面对教师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无心之过怎么就不能多一点耐心和帮助呢?
    诚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促使大家对于教师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我们也知道,教师本身也应该不断在业务上精进,在品德上提升,从而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但如果社会动不动就拿一个个案来批判整个教师群体,着实让人觉得委屈。真的希望各方都能够对于教师多一点“宽容”!

    走下神坛,重塑教师形象
    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王晓波
    一把小伞撑起了一片荫凉,这是多么动人的爱的诠释。然而,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 发酵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道德大问题。小伞,遮住了强烈的阳光,却挡不住各种或恶意或好意的揣测。作为同行,我无意追究所谓的真相,只是透过事件,反观社会与学校,家长与教师的关系。
    曾几何时,教师是一份神圣而荣耀的职业。人们提起教师,心中总是充满敬意。近年来,全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师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愈发浓郁的“重教”环境下,教师的“师道尊严”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还常常遭人随意践踏。教师,不知不觉间竟沦为一种“高危行业”。教师形象,也不再那么光辉高大,甚至多了几分悲壮。
    笔者是一名小学科教师,同时还担任班主任。在国内,这样的角色是很难被家长理解并接受的。因此我每次接班,必然会引起家长质疑:“你不是语文老师做什么班主任?”甚至有的家长直接跑到校长室,要求撤销我的班主任一职,换一个语文老师上!穷则思变,为了赢得家长的信任,争取他们的理解,我花了大量的时间与他们进行沟通。我坚持每周围绕一个主题给他们写信,告诉他们“家庭教育是主流教育”“家长与教师是同事关系”“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每周给他们推荐一篇“育儿心经”,为他们开设“家长课堂”,邀请他们走进教室,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及教师的状态。同时,定期通过短信、微信、QQ及班刊等形式与他们沟通。期末,在学生领完成绩单回家后,我给跟他们发了一条短信,告诉他们“老师只是普通人,在一学期的相处以及对学生的教育中,难免会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疏漏与失误,如果哪里做得不够好需要完善的,可以及时和我沟通。”家长们纷纷回信:“非常感谢老师的付出!我们绝对支持您、拥护您!”家长在参与教育的过程中,体味到教育的复杂与艰辛,感受教师的辛苦与不易,对教师更多了份理解与体谅。
    众所周知,教育的成败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面共同的作用。在笔者看来,当下教育的诸多矛盾或纠纷很多都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沟通的不畅。一方面,是教师兢兢业业工作,把教育的责任全都揽到一己身上。而另一方面,家长则乐得清闲,甘当甩手掌柜。这样的教育,不出问题尚能相安无事,而一旦出了什么问题,则必然会唯教师、唯学校是问。
    教师若想要赢得社会的理解与宽容,不能被动等待,而应从教育神坛上走下来,主动出击,与社会接轨,多方位地展示自己,表达自己,主动争取社会的理解,重塑自己的形象。而所谓的重塑形象,其实不过是还原教师的本来面目而已。教师,不过是一群肉身凡胎的普通人而已。我们会尽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但请不要给教师过多的道德绑缚。

    爱是随意
    扬州市江都国际学校小学部 王 菲
    每当别人问我从事何种行业,我总是笑笑说:“说书先生。”在他们眼中,当老师是一件非常幸福光荣的事情。在我眼中,这不过是一份工作而已,即使这份工作有其特殊性,其根本也是为了生活而从事的万千事业之一。太多的老师,为了这春蚕的光辉事业,只有生存没有生活。
    以我自己为例,我每天早晨七点二十进班,教孩子收拾书包,检查班级卫生,陪孩子们早读。上午有课则上课,没课就在办公室改作业。中午陪孩子们吃饭、玩耍、午休、写作业。下午接着上课,备课,写课后反思。孩子们放学之后,我则继续回到办公室,看相关专业的书籍,写读书笔记……如果遇上考试,就要连夜阅卷,不仅没有加班补助,而且晚餐也只能自理。不仅是我,加班对很多老师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一个人,太过傲慢,就会引人妒忌。一种职业,太过荣耀,就会招来污言。韩信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毕福剑是成也一张嘴,败也一张嘴。大海的宽度在于其心胸,人的高度在于其宽容。
    针对近日的“撑伞门”事件,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发了一篇名为《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的博文,文中指出:老师爱学生,学生就会爱老师,这实际上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舆论不仅声讨这位年轻女教师,甚至抨击这是一位“自小就会奉承拍马屁”的孩子,女老师在记者的发问下流泪:“我错了,校长怎么处理,教育局怎么处理我都是接受的,这是我的个人问题。我希望你们不要再评论小孩子,他们还小,什么也不懂。”看到这里,我又有流泪的冲动。本是一幕充满温情的师生画面,却被好事者扭曲为师风师德的败坏,那些“正义之士”突然满血复活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每一句声讨都是致命的一击,仿佛整个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全都师德败坏,让人诚惶诚恐。
    看一个人,不用眼,不用耳,要用心。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撑伞门”的爆料者不是撑伞的孩子,他怎会知道孩子当时心中是骄傲的还是委屈的?我想任何一线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当孩子发觉自己能为班级、为老师做点事时,内心是多么的热情澎湃!
    身为教育者,我为这位老师感到心疼,也为自己感到悲哀,从业以来所有的委屈一齐涌上心头。工作做得不顺心可以换,但是舍不得我的孩子们,每当看到他们纯真的小脸,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希望他们能够越来越出色,一天比一天幸福。
    请不要再无端伤害老师了,否则谁还愿意再做教育呢?人生若朝露,天道邈悠悠。老师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匆匆赶路,穷极一生才发现自己的人生只是原地踏步。想要问问偷拍者:走出校门这么多年,可曾想过某天醒来睁开眼,发现自己坐在小学教室的课桌椅上,老师掷来的粉笔头正好打在额头上?


    一把遮阳伞,举手之劳间,这是多么温馨的场景。以平常心看待教育人,少一点语言暴力,多一些人文关怀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