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成见下的隐形标签
教育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89期 总第5050期 2015年05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89期  下一期
代际成见下的隐形标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5-05-28 10:01:35

    在鲁迅的小说《风波》中,九斤老太这一人物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让人记忆深刻。近些年,随着70、8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许多负面评价进而转移到90甚至00后一代人身上。
作为教师,您可曾发出过“九斤老太”式的感叹,是否给00后的学生贴过标签、将90后的青年教师归为同一类群,又会不会对老教师们总是一概而论的观点无可奈何?面对这种代际成见、“求同存异”的刻意代沟,我们不妨借鉴以下几位教师的化解之道。

    师生间不容忽视的代际成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耿伟
    我有时会听见其他教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一代不如一代!”真的是这样吗?作为70后教师的我,从事教育工作有20多年,当我初出茅庐时前辈们也曾摇着头边叹息边指点。从初始“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轻狂到如今对一切事物皆心生敬畏的沉熟稳重,我也曾走过弯路,也独自面对过艰辛与苦楚,然而幸有前辈的谆谆教导,让我受益良多。
    还记得我刚加入教师队伍时,学生们单纯可爱,家长们更是纯朴忠厚,家校冲突也只是偶有发生,一件教育事故会让我们震惊许久。而比起当年的学生,如今所教的00后想法更多,接触的新鲜事物也更为丰富,但同时他们也变得更为浮躁,他们有时迟交作业却不给任何理由。在我看来这是00后的学生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和乐趣,70后的老师也找不到为人师者的成就和尊严。70后的我们已经步入中年,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可又该如何化解与新生代间的隔膜?
    首先,多一份理解。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曾目睹过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了,班级秩序仍然处于一片混乱,这时有位女生站了起来,大喊道:“安静,老师要上课了!安静,不要再讲话了!”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这时老师拍了两下桌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着那位女生喊道:“你给我闭上嘴,全班就你最吵,上课了还叫那么大声,你以为你是谁啊,真正的老师是我,轮不到你讲话!”女生眼泪汪汪地坐下了。这位女生也许是想帮老师维持秩序,没想到老师反倒当众批评了自己,女生心中的委屈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平复。然而细究这位老师的心理可以看出,她计较的并非班级内是否有良好的听课秩序,而是自己作为老师的权威地位被这位女生所僭越,当长者、师者的地位受到侵犯时,这位70后教师仅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00后学生。如果这位老师能多份理解,对这位试图维持纪律但手忙脚乱的晚辈能报以微笑、给予指导,这将成为该生在管理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番助力。
其次,多一点关爱。00后学生更愿意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在我看来这种具有正能量的“标签”反而应该加以宣扬,老师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对下一代的人生观给予正确的引领。教师如果能够时时刻刻关注着下一代的成长,因时因地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着想,那么这样的一份真心会越过任何成见、沟壑,最终被学生们所感受到。
    最后,多一些期待。毛泽东1957年在苏联接见留学生的时候曾说过:“这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私学的鼻祖孔老夫子也曾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者不如今?”代际成见与其说是种僵化的思维模式,不如说是两代人缺乏沟通与理解的表现,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一些期待,师生双方都能给予彼此成长的空间。长者当亲和,少者当谦卑,同时用沟通打开成见的枷锁,用期许替代心中的埋怨与愤懑,进而师生之间也可以亲如父子、情如父女。

    表现,改变成见
    南京市金陵汇文小学 刘星驰
    我是一名90后青年教师,在很多人眼中我们是朝气与活力的象征,但同时我们也被视为不愿妥协、人际交往能力低的一代人。
    我刚来到这所学校时,其他教师知道我是一名90后,总免不了调侃几句:“你是90后?那你一定在家很娇惯吧!”这虽是同事的玩笑话,却让我对这一现象重视起来:90后在有些老一辈人眼中都是“小公主”“小皇帝”,我们做事肯定不如他们效率高,这种先入为主的标签化印象总是让90后苦不堪言。然而回顾过往,我发现自己也的确没有足够优秀的表现来反驳他们的观点。所以我暗下决心 ——如果不想让他人对我有成见,就一定要拿出让人心服口服的成绩来!
    我首先要明确自己在岗位上应尽的职责,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我要向我的师傅学习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毕竟课堂才是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每天的听课、讨论中,我锻炼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人际交往中,我也是一名小徒弟,我深知自己身上有许多问题:做事不够积极,有时以自我为中心。我也在不断学习,学习前辈们是如何与人相处:师傅李老师总是面带微笑,无论遇到多大的难题,她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同办公室的80后周老师更是乐于分享她在课堂教学中所萌生的新想法,大家自然而然地更愿意与她亲近……从前辈们身上我渐渐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乐于分享,敢于承担。于是我工作起来更加勤快也更加有动力了,在其乐融融的办公室氛围中,我从一名大家认为吃不了苦的90后,成为其他老师口中勤快、不怕吃亏,做事积极的“小刘老师”。我欣喜地看到通过我的表现,学校70、80后的教师们对90后青年教师有了很大的改观。
    我是独生子女,是身上总有些“娇娇气”的90后,但这并不能成为影响我前进的借口。我始终告诉自己学校是一个小社会,要学会用包容的心去理解别人,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渐渐地,我成为了其他老师口中“性格好、很成熟”的90后小姑娘。我相信代际成见只是暂时性的,与其纠结于他人对自己的不公正评价,为何不做出努力,让他人改变成见呢?

    真诚沟通,坚冰消融
    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学 万荣喜
    “现在的学生不知道怎么了,连打扫卫生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每次都要让我返工,真累呀!想想我们当年,什么事都是自己干……”“还说呢,现在的孩子还很懒,每天都有不少学生没完成作业……”前面的抱怨声还没有结束,后面的埋怨声又接踵而至。在校园中,经常能听到教师发出类似的感慨。
    扪心自问,我也曾多次发出“一代不如一代”的慨叹。一代真的不如一代吗?其实答案是否定的。看看社会的发展:以前没有汽车、火车,现在汽车、火车等交通网覆盖各地;以前人类只能仰望天空,现在人们则能在蓝天上“翱翔”……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社会在飞速发展,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就是那些被大家口头上所念叨的“一代不如一代”的新新人类。
    许多人将00后的孩子称为“小皇帝”“小公主”,斥责他们在父母的宠爱下患上了能力缺乏综合症。这无疑是在代际成见影响下,给00后孩子贴上了让人心寒的标签。不久前,我随着学车的人流来到驾校报名学车。看着别人一个个轻松地拿到了驾照,自认为学车很容易,没想到轮到自己却着实不易,上车练习时才真正体验到其中之艰辛。手忙着打方向盘,脚却不听使唤,车子总在自己错误的操作中不停地熄火。“笨死了”“蠢死了”一张张标签被年长的教练贴到自己的身上。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被人贴标签的辛酸滋味。
    “我活到79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鲁迅小说中的经典人物九斤老太,其保守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不仅讲出了她不满的情绪,更揭示出了其陈旧腐朽的保守观念。
    为人师,为孩子标上阻碍其成长的标签,这无疑是将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论调折射到自己的身上,这也正是落伍的教育观念的体现。我们应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当蹲下身子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去了解、关心他们,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化有形为无形,代沟才会在真诚的交流中消融。

    跳出惰性思维,消除代际成见如东县丰利镇丰利小学徐华
    关于“代沟”“代际差异”或“代际冲突”,很多人都了解,中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也有所涉及,但由此衍生出的“代际成见”却也被很多人默默地接受。毋庸讳言,在中小学里,教师间、师生间存在的代际成见现象并不少见。
    比如,有人一提到90后青年教师,马上就想到“基本功不好”“难管”;若说到50后老教师,又立即联想到“普通话不好”“知识陈旧”。再比如,面对00后学生时,一些从教多年的老师常会津津乐道于教过的某一届学生多么优秀,而如今的孩子是“一届不如一届”,发出九斤老太式的感慨。
不可否认,每一个时代都存在某些共性现象。但由此得出脸谱化的成见又是经不起仔细考量的。从思维的角度看,很多代际成见建立在不完全归纳的基础之上,靠个人主观印象就给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轻易地定性是不科学的。美国电影《费城》中有一句台词:“不根据个体属性,而根据该个体所属的群体被赋予的刻板印象,先入为主地评判个体,就是歧视的本质。”在僵化的思维下,正常的代际差异变为成见,甚至成为歧视,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而实际上,我们能找到许多突破代际成见的反例。
    例如在教育界很有名气的南通市通州区特级教师凌宗伟先生,出生于1958年,按代际划分当属标准的“50后老教师”。去年底,我有幸在东社学校见到了凌先生,感觉他与我心中“50后老教师”的形象相去甚远。作为“50后老教师”,凌先生玩的却是70后、80后、90后的新东西。他有个人网站和博客,活跃于教育群,有手机APP,有个人微信公众号,读书、写作每日不辍。
    为什么难以给临近退休的凌宗伟先生贴上代际成见的标签?仔细思考,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或启示。
    首先,主动跳出思维惰性。代沟或代际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教师不能把代沟作为评价别人而隐蔽自己的“壕沟”。没有哪一代人是生而完美,每一代人及其中的个体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作为教师,面对不同年龄层的同事或学生的差异,应视其为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只有像凌宗伟先生一样,以开放的心态,不断阅读、学习、思考和写作,才能保持一颗年轻且与时俱进的心。
    其次,形成代沟的要素是可以改变的。网上流传的70后、80后、90后的区分标准有很多,有的甚至是以小时候玩的游戏和唱的歌曲来分类,这些代际共性其实是非本质特征。代际差异关键是在思想观念上。凌宗伟先生熟悉网络、善用新媒体,这些都是他自学而成,但其他同龄人放弃了这方面的学习机会。这些难学吗?其实不难,区别在于是否用心。人的思想观念并不简单取决于年龄层。作为教师,多读一些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书籍,跨越代沟,或可做年轻一代的思想引领者。
    第三,消除代际成见需具体技巧指导。由于经历不同,教师间、师生间的代际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彼此的理解、交流、沟通,乃至宽容或妥协都是必要的。凌宗伟先生与青年教师煮茶论道,就是一种谈心的方式。随意畅谈,天南海北,哪怕冒出一点偏激之言也无妨。如果是和学生聊天,就要了解现在的孩子喜欢干什么,这一代孩子和上一代孩子在物质与精神上有哪些不同。至于说90后教师“基本功不好”有他们所受教育的原因,字写得不好,多练习就能改变;“难管”可能恰恰证明青年一代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提升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文末,我也想提醒读者,如果不有效化解隔阂,校园内的代际成见可能会刺伤我们每一代人。

    代际成见是对一代人共性的片面总结与概括,美国也曾出现过“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等标签式言论。这就好比人生的某个成长阶段一样,在时代洪流的检验下,每代人都会在不断成长与成熟中找到自己应有的角色与定位。正如一线教师们所言,用沟通架起两代人的心灵之桥,用优秀表现与实际行动成为教师间及师生间的表率与标杆,这才是化解代际成见的处世良方。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