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省基础教育阶段优秀教师事迹 绽放的生命
教师节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3期 总第5101期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3期  下一期
——2015·江苏省基础教育阶段优秀教师事迹 绽放的生命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5-08-28 14:01:58

    记录我省优秀教师杰出的教研成果、感人的教育故事,采撷幸福校园中美好时光,用镜头和笔墨记录教学工作点滴、校园生活瞬间,书写广大教师倾注教育的平凡和感动!

    邱艳:三尺讲台给了我战胜病魔的力量


    “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椎空洞,如果摔跤可能就永远站不起来!”面对医生这样的宣判,她在术后两个月,毅然选择回到讲台,三尺讲台,成了她战胜病魔的力量源泉;孩子的笑脸,就是驱散她心里阴影的阳光。
    见到泗洪县青阳中心小学教师邱艳,你很难将这位笑容如阳光般灿烂的女教师与疾病患者联系在一起。也许因为心里被学生占得满满的,即使在患病最痛苦的时候,她也乐观地挺了过来。
    与病魔斗争最痛苦时,想到的还是孩子
    2011年,邱艳被泗洪县人民医院确诊为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椎空洞。这是一种累及脊髓的慢性进行性疾病,需要手术治疗。得知这一消息后,邱艳万念俱灰,她怨恨老天为什么要对她这么残酷、这么无情。在上海的医院一住就是两个月,邱艳经历了无数次与病魔作斗争的痛苦时刻。当她从重症监护室被推出时,原来的长发飘飘变成了光头,她的眼泪止不住留下。
    同事们和领导来到病房,带来了殷殷关心,还有无微不至的关怀。更让她感动得泪流满面的是,一群小天使来了——她班上的孩子们!孩子们带来了亲手做的卡片、鲜花,带来了优异的成绩单,带来了深深祝福,更带来了生活的美好。看到这一切,邱艳暗下决心,一定要积极乐观地活下去。
    和孩子在一起,有了生的希望
    刚化疗完身体非常虚弱,回到讲台,对邱艳来说谈何容易,这个想法自然遭到了家人的反对。经过一番解释,邱艳终于说服了家人,重新站上讲台的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刚开始,从家里到学校的路上,70多岁的婆婆悄悄跟在她后面护送。而在课堂上,邱艳更是要扶着讲台,时不时停下来休息。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深入家访,邱艳一个不落。跟孩子在一起的快乐,让邱艳有了生的希望。她坚持一边服药疗养,一边适当运动。在每天晚上一小时运动时间过后,邱艳还要到学生家家访。
    一分艰辛,一分收获,邱艳获得“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4最美乡村教师”提名奖、“江苏省优秀教师”“宿迁市教学能手”“泗洪县骨干教师”“感动泗洪十大人物”“泗洪县三八红旗手”“感动青阳·最美女性”等称号。
    邱艳教研能力强,积极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县级课题研究。她主持的市级课题《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鉴定结题并获得好评。撰写的《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内乐读、课外趣读教学》《玩味课题,妙趣横生》《巧用童谣、游戏,助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等文章发表于《教师》《新教育》等省级报刊杂志。
    邱艳不仅自身素质高,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她指导的舞蹈《看电影》《沙滩宝贝》《节水谣》等均获泗洪县素质展演一等奖。
    带动青年教师共同进步
    从教30多年来,邱艳在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在“实”字上打基础,在“活”字上下工夫,在“创”字上求发展的教学风格。在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工作的同时,她还多次给青年教师作专题讲座,上示范课,尽最大努力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与科研的能力。
    邱艳说,“三尺讲台,给了我诠释教师为人师表的小舞台,给了我传授知识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我爱教师这一职业,如果我身体健康的话,我将无怨无悔终身扎根于教育,润育桃李,芳泽家乡。”          

                                                         编辑/朱皓

 

    张小琴:做一个点灯的人


    如东县宾山小学教师张小琴说,她特别喜欢斯蒂文森的《点灯的人》。她说她也要做一个点灯的人——用阅读来点亮每一个儿童的心灵,让每个儿童都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光明和幸福。
    读你的信,已经成了我们的习惯
    张小琴在微博“5班的小豆豆”里,记录着孩子们每天的成长。张小琴说,回首整个二年级,她做得最成功的事,就是每天用“豆班二年级”为话题,在微博上记录班级的一些大事小情:“2014年的最后一天,我收到这份礼物!感谢《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以一个版面介绍了小豆豆班和湖南芭茅溪小学孩子牵手的故事”“今天我们迎来了亲爱的喜喜姑娘。在听完喜喜的讲座后,我把参加活动的4个‘小豆豆’拉着和喜喜拍了张照片”……
    从一年级的第一周,张小琴就开始给家长写信。一位家长在QQ上说,“小琴老师,每个周日晚上读你的信,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感谢您的良苦用心,我会一直跟着你向前走的。”不知不觉,两年间的每周一信也近十万字了。这些信,也已被《湖北教育》(新班主任)杂志的微信平台定期转播。
    课堂是你和学生生命在场的地方
    张小琴的微博上有人大附中的王君老师的一句话:“课堂是你和学生生命在场的地方。每一堂课,都要当成公开课来上。以课堂的质量抵抗轻飘易逝的生命,凭借课堂的高度走向生命的高度。”
    每年外出学习一次是张小琴这几年来的坚持。2012年7月底,她偶然得知,8月份在昆山有一个儿童写作课程的培训班,主讲人是管建刚、高子阳还有吴勇。她知道,与这三位作文教学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2011年8月8日,在台风“梅花”肆虐的第二天,张小琴独自踏上了前往昆山的汽车。严重的晕车让她近乎大病一场,但短短几天的培训和交流,让张小琴对作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坚定了以“绘本”为载体进行写作训练的课题研究。她的南通市“十二五”课题《农村小学绘本阅读与写作的实践研究》将于2015年9月结题。
    2013年8月,张小琴看到了童喜喜“心为火种”新教育种子教师喜悦汇聚令。交上5000字的个人阅读史,她成了一名“冬季种子”。2015年1月1日,张小琴收获了这一年来最大的礼物,她升级成为一名“春季种子”教师!还有幸被评为优秀组长!
    这一年来,她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筹建萤火虫如东分站,做好新父母的家庭教育和儿童阅读推广工作。2015年4月26日,新教育萤火虫如东分站终于成立了。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分站,他们举行了四次线上活动,三次线下活动,得到县内广大父母的大力支持和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的赞扬!
用阅读照亮生命
    这两年来,张小琴设计了“阅读存折”,记录孩子的阅读量。有些孩子阅读量已达几十万字,早就达到了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不少孩子在二年级时,就实现了无障碍阅读。因为阅读,孩子们爱上了写作,从短短的一句话,到几百字的生活感悟,展现的是孩子们阅读的成果。孩子们的诗歌、日记发表于《小学生作文选刊》《看图作文》等多家报纸和杂志。
    而她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也收获了很多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奖赏。《小学语文教学会刊》《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近50篇,近20篇专业论文获奖,曾参与编撰《班本小作文》等教学书籍。她记录班级叙事40余万字,新浪博客原创博文600余篇,获得了南通市第64期博客之星,南通市教育博客大赛一等奖。获县中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执教县级公开课十余节,讲座十余次。在“小学语文教学”“新父母研究所”等网络群内多次进行主持或讲座,得到群内老师的广泛好评,被《小学语文教学》杂志评为“网络教研先锋”。
    《语文周报》对其进行了专版介绍,《语文教学通讯》“青年名师”栏目刊登了她的简介,成长故事收录在《成长可以如此精彩》一书。《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和如东电视台相继报道了她的事迹。
    “我们这些人,也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味的童书,带到给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在张小琴读书笔记的扉页上记着这样一句话。张小琴说,她一生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照亮儿童生命的点灯人。
                                                             编辑/姚佳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