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牛的学校”看教育责任 六幅标语变迁所隐含的教育思考
精彩导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92期 总第3932期 2010年05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92期  下一期
六幅标语变迁所隐含的教育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邱华国 发布日期:2010-05-10 11:01:55

     标语是时代精神的折射,是历史发展的印迹。一个学校的标语,则是这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反映,也是学校发展的缩影。
  闲来翻阅无锡市蠡园中学的老照片,发现许多照片的背景中隐藏着各种标语。学校面向大门的教学楼楼梯间凸出于墙面,宽约四米,五层楼高,简直就是为挂大幅“中心标语”而设计的。手中好多照片就以那幅白底红字的大标语为背景。
  蠡园中学建校二十年来,那里的标语共换过6次。
  1989年初,在“普九”政策推动下,镇政府为了让所有孩子“有学可上”,花大力气筹资新建了蠡园中学。在建校过程中,校长、老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建学校,是为了办教育,办教育就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还真有些顾不上思考。可是,一所学校的布置总得有些教育味吧。恰逢当时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正发出号召要求全国少年学习“英雄少年”赖宁。于是,学校有了第一幅标语:“学赖宁,争十佳,当雷锋式的好学生。”
  “学赖宁”,“当雷锋式的好学生”,是用中国传统的“树典型、学榜样”的方式提出了学校的育人方向。可是,榜样终究是个体,榜样终究有些遥远。教育的目的,是要学生成为别人还是成为自己?这是一个问题。正在这个时候,针对片面的应试教育现状,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教育界中开始传播。尽管“什么是素质教育”当时没有定论,但蠡中人感到,走出片面的学科知识教学的狭窄胡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那应该是素质教育。于是,学校拟定了第二幅标语:“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的好学生、好公民。”
  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九十年代初,学校的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校积极争取社会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办起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活动需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学校用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什么是素质教育。然而,人们没有意料到的是,那几年中,学校的“第一课堂”被忽略了,中考成绩居然连年下滑,以至于学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学校办学走入困境,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受挫不小。难道蠡中的素质教育方向错了吗?不!只是,不能脱离了课堂教学谈素质教育!要知,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蠡中人猛然醒悟。
  1997年,新校长上任。上任伊始,校长提出了“敢为人先、甘于奉献、务实奋进、争创一流”的口号,并作为标语挂在了墙上,这就是第三幅标语。——这时的蠡中,需要强有力的改革举措,需要不甘落后的精神!
  于是,学校进入了第二时期的变革。针对教师管理的“内管改”、针对学生的成长评价改革以及其他配套的改革举措相继推进,倾心尽力“两个课堂”一起抓,学校逐步走出低谷。战斗式的口号,代替了育人的理念,学校渡过了“非常时期”。学校经过了这个大起大落,蠡中人再次追问“蠡中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原点问题。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学校必须思考,新世纪,人的培养需求有什么新的特点?当时,各种国内外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蜂拥而至,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方面原来的口号式的标语已经愈来愈显得不合时宜,而另一方面校本化的育人理念尚未明朗。在这种情况下,2001年,学校领导议定先暂用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过渡性标语——作为一所普通公办初中,需要提炼出比“三个面向”更具体的育人理念。
  时间到2003年,这个问题自然地转交给了第三任校长。
  随着思考的深入,在生本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基本想法:蠡中的办学理念可以表述为以学生或以师生为主体的成长愿望。受成功教育等教育模式的启发,经过反复斟酌,提出了“在成功中成材,在和谐中成长”的育人理念——至于怎样算成功,如何是和谐,怎样才能让师生成功,如何让学校和谐,尚未来得及细思量。
  又通过一年多的思考和多次的讨论,这些问题的答案逐步明朗。什么是成功?积极、有效地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就是不断取得成功的过程。成功,是结果的表述,而我们的教育,更需要过程的关注。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以“积极”“高效”为核心的育人方向逐步明朗。后又几经讨论修改,“培养处事积极、做事高效的人”这一独具蠡中校本特色的育人理念得以形成。2004年6月,学校教代会正式表决通过此理念的表述,并确定将“建设积极情态、追求高效学习”作为新的标语挂在那面墙上。这也是第一幅经教代会讨论通过的标语。
  春去秋来,那幅标语已经5年了。在这核心理念引导下,蠡中进入了第三次改革创业期。在这过程中,以引导学生“积极”的“五动”方略、引导学生“高效”的“六助”方略为核心内容的蠡中“十大变革”得以推进,学校教育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蠡中教育”这一教育品牌形象也不断深入人心。
   ——蠡中,会有第七幅标语吗?第七幅标语会是什么呢?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作者系无锡市蠡园中学校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