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行动计划”访谈录—— 我省4位校长探讨“苏派教育”
校长专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6期 总第5121期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6期  下一期
“教学改革行动计划”访谈录—— 我省4位校长探讨“苏派教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5-10-15 16:18:05

    近期,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印发“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的通知。对于学校来说,教学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校长感触应该最深也最有发言权。本期,我们邀请4位校长,来分享各自学校的教改经验,探讨“苏派教育”的思想内涵,寻求更适合学校发展的办学途径。来到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几乎所有人都会被学校无处不在的足球氛围所感染。遍布校园的足球造型的石雕,操场上刻苦练球的身影,足球特色就是雕庄中心小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典型。
   

    让足球文化弥漫校园每个角落

    2012年,黄伟良调任常州雕庄中心小学校长,那时候的雕庄中心小学,虽然已有10年足球传统,但足球还属于一个竞技项目,除了参加足球队的队员,对于剩下的孩子,它还只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运动,似乎和自己没什么关系。谈及3年来学校的足球文化建设,黄伟良颇有感触。    
    “我虽然不太懂足球,但我要搞足球文化,还要把足球文化搞好。”黄伟良说,刚进学校时,他对足球一窍不通,但足球带给孩子的那种激情,却让他十分着迷。
    “雕庄中心小学选择足球可能是机缘巧合,但是选择把足球发展成一种文化,它就不单单是一种运动项目,它还可以带给孩子更多,比如说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让孩子们更懂得拼搏,自我突破。”
    就是这么一个不会踢足球的校长,为孩子们专门建起了足球文化墙,斥“巨资”建设人工草皮足球场,每年向上一级体校或运动队输送优秀后备人才十余名,带领团队构建足球与学科整合课程,带着足球小将从市里踢到省里,踢到全国。
    “每个孩子都可以加入到足球中来,有人负责踢球,有人负责写球,有人负责画球,这几年来,我感觉学校里孩子的精气神都好了起来。”黄伟良常说,球场上的孩子是那么健康,那么快乐,为孩子们做什么都值了。
    现在雕庄中心小学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足球队,正式队员有8~10名,每年会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足球联赛。而全校正儿八经的足球队员,有几十个。女孩子也不甘落后,会画画的,可以画足球;爱写作文的,可以写足球;会捏泥巴的,可以创作自己的大力神杯。
    每个班的队旗、队服、口号,都是这些幕后的孩子设计的。球场上,女孩子也得露面。男孩踢球,女孩就扮演足球宝贝,为男生呐喊助威。老师们还把足球知识融进了语文和数学课里。
    今年2月,学校开始实行“足球与学科整合课程”,主要涉及足球文学、足球数理、足球艺术、足球英语、足球社团等课程内容。在授课时,主要是通过主题单元推进、多元学科整合,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足球运动,感受足球文化,让足球文化弥漫校园每一个角落。                                  

                                                                 朱皓

 

 

    小基地促进学生学习生态化

    运河之滨,太湖之畔,一片肥沃的土地上,生菜、韭菜、空心菜等蔬菜生长得郁郁葱葱,鸡、鸭、鹅等家禽生活得悠然自得……这不是农业示范区的风景,而是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的综合实践基地——“望星园”的一角。

    “教学实践中,传统的学科实验室教学已经满足不了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很有必要把实验室拓展到自然界和生活中。”校长毛家英说。毛家英几经努力,在苏州市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学校建设了一块两千余平米的综合实践园地——望星园综合实践基地。基地划分为“种植实践区”“养殖体验区”和“科技环保教育”三大主题区域。
    “种植实践区”里,方格化的土地上种植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这是学生亲手栽植起来的“希望”;“养殖体验区”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用木板搭建的“小房子”,这是学生为自己饲养的家禽安的“家”;在“科技环保教育区”里,废水处理池、太阳能路灯、望星气象站、玻璃大棚等带给学生另一片天地,这里是学生探索未来和科技的地方。
    为了让学生全面参与实践基地活动,体验别样教学,学校设置了不同的实践要求:一、二年级以观察、认识实践基地里的动植物和场馆为主;三、四年级重点负责“养殖体验区”,每个班级至少领养一种动物;五年级主要负责“种植实践区”的管理,按照各自兴趣进行蔬菜、水稻、小麦、油菜等的种植管理;六年级侧重于“科技环保教育区”,尝试环保科技类的研究。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师生在实践中的共行、共成长,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基地建设紧密结合。”毛家英说,经过3年多的实践,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生态化教学为核心的学校品牌。
    毛家英清醒地认识到,如今的学校教育,在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下,过于注重知识教育,无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对立德树人教育都有一定程度的削弱。只会学习不会做人,只有知识没有良知。“我们还尝试将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既有知识,又有素养的好学生。”
    几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望星园”的实践和探索之中,“望星园”的发展也带给学校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小小的实践基地,涵养出了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大生态。

 

    艺体双馨,彰显个性特长


    作为江苏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完全小学直接升格为省实验小学的学校,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承载了众多期待和挑战。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校长王玉红陷入深思:如何才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在6年的校园生活里,彰显个性,释放潜能,实现自然、生动、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并为终身幸福奠基。
    学校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独辟蹊径,开拓创新,将艺体教育确定为学校特色创建的领跑项目。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活动文化为途径,通过多年的努力与耕耘,艺体结合现已成为学校的核心文化项目,并日益显现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课程是学校的根本”,王玉红介绍,花园实小以音乐课程为基础,将音乐、舞蹈、语言、表演融为一体,组成艺术课程——“表演天地”,以音乐课为阵地,全力进行艺术培养和熏陶,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学校还把每周五下午的两节课作为社团活动时间,开辟家长资源,利用文化馆培训基地的有利条件,以文化馆专家、电视台主播、专业舞蹈老师、本校音乐老师等为知道团队,有力支持了学生开展自主社团活动。孩子们各显才能,尽情放飞自己的艺术梦想。
    在创建艺术教育特色的同时,王玉红还积极开展多项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体育项目,努力打造体育特色品牌学校。2009年,学校引入国际跳棋项目,编写了《国际跳棋大世界》校本教材,在一、二年级每周开设1节课,其他年级开设推广科,并组建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的运动队。学校国际跳棋队连续3年在华东地区、江苏省小学生国际跳棋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学校还成为全国国际跳棋特色学校、江苏省国际跳棋训练基地。
    当前,足球进校园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而花园实小早已先行一步。学校以“足球游戏”这一活动课程,包含了足球竞技战术元素,使竞技足球回归游戏的原生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能参与。学校还将“一球一操”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大课间、体育节等相结合,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运动美和足球的魅力。

 

    构建“自主·互助·反馈”型课堂

    自实施“教学改革行动计划”以来,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小学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为基础,以深化课标教材教法研修活动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自主·互助·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什么是“自主·互助·反馈”型课堂?洋口小学校长缪伯权说:“我们努力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主宰为以学为主体,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为主,切实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逐渐形成目标引导——自主探究——交流分享——互助提升——达标检测——反馈巩固的基本流程。通过模式的研究实践,改变教师行走课堂的 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提升教师素质、深化模式构建、打造高效课堂?缪伯权指出了四点:“三重”“三同”“三课”“三训”。
    “三重” 一是重计划性,学校每周开展一次教研组活动;二是重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要明确;三是重参与度,学校按照“全员参与”理念设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每位教师都要有发言。
    “三同” 同备一节课,围绕同一课时自主备课,集中说课,分别点评,自主反思;同上一节课,立足实践,对教学设计的再一次理性思考;同议一节课,围绕同一个课堂实例进行评价与交流,寻找亮点与不足,寻求课堂教学的最佳设计方案,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课” 即“立标课”“学标课”和“跟踪课”。“立标课”:由学校业务领导与骨干教师共同研讨上好示范课,供其他老师学习。“学标课”:所有课改年级的老师仿照“标课”去上课。“跟踪课”:针对业务素质相对弱一些的老师,由学校领导对他们进行跟踪听课,不懈地指导,直到他们真正过关为止。
    “三训” 一是课标教材教法培训,以教研组长为主体分学科解读课程标准,开展培训学习讲座。二是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每学期都举行课堂教学技能展示和培训活动,如教师三字书写、演讲比赛、课堂教学竞赛等。三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培训,如电子白板的运用培训,不仅教师全员参与白板学习培训,而且由行政人员带头执教电子白板展示课。
    如今,在缪伯权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自主·互助·反馈”型教学模式已日趋成熟。教师由主演变成导演,由现成变成生成。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中的主角,学习有了内驱力,变得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