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之“主问题”设计 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推理能力
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98期 总第5136期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98期  下一期
浅谈阅读教学之“主问题”设计
来源:江苏省大港中学 作者:刘慧莹 发布日期:2015-11-12 10:58:12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问得无关紧要,问得无穷无尽,也问“走”了学生的兴趣。如何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主问题”的设计。“主问题”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重要问题。“主问题”教学是课堂品读引领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牵引力的“主问题”的设计,就可以串起教与学的几个活动板块,让课堂显得更从容、更清晰。那么,如何创设课堂教学的“主问题”呢?
    一、立足文本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独立读懂文本,深入文本,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理清文本各部分的相互关系,把握其中字词句的意义,以及它们在整个文本中的地位、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和依据,提炼出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主问题”,使其具有一定的聚焦性和辐射性,才能创设对话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比如讲《离骚》时,我提出了“屈原为什么要投河自尽”的“主问题”,让学生重点理解诗歌中屈原所流露出的“出身高贵、才德高举、抱负高远”的情感,体会屈原“举世皆醉我独醒”的苦恼,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而清晰。可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能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主问题”,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整体性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疑点,进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索,去解答问题,由此提升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
    二、紧扣目标
    设计“主问题”时,要充分考虑“主问题”对全文内容的统领作用与对教学流程的贯穿作用,不能偏离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在讲授《孔乙己》时,我就围绕目标:分析、评价孔乙己人物形象,探究孔乙己人物形象的社会,设计了一组目标指向集中的“主问题”:①“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你认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活动意图: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②孔乙己为什么会死?(活动意图:结合了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背后隐含的社会意义。)③你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是否同情?为什么?你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是否怨恨?为什么?(活动意图:学生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设计“主问题”,使教学的重点、难点,均得到突破。
    三、关注学情
    学习的过程是以已有的知识体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加工、理解、调整、融合,从而重新建构的过程。所以“主问题”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规律。具体来说,即首先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点。教师在对课堂“主问题”进行设计时,要了解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思维特点,避免概念化。既要防止出现因设计简单而使学生没有兴趣,又要预防设计过难而使学生丧失信心的受抑现象发生。其次要紧扣住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点。教学问题的落点,是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文本,调动学生的情感,考虑各种因素及其影响,尽量使“主问题”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才能打造出有效的阅读课堂。可见,只有基于学生实际学情的问题教学才是有效的。
    四、开放多元
    只有针对文本提出能开拓思维空间的开放性问题,问题有趣味性、探索性、多元性,有较强的思考价值和实用价值,学生才能更充分地进行读、说、思等活动,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体。
    如《孔雀东南飞》,由于篇幅较长,是公认的“长诗”,很难很好地讲授。所以,我找准突破口,提出一个“以一当十,开放多元”的“主问题”:刘兰芝到底是一个好媳妇,还是坏媳妇?学生有的说刘兰芝是个好媳妇,她勤快、美丽、对爱情忠贞;有的说刘兰芝是个坏媳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的说……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快速了解了文本,然后,我组织学生重点讨论几种见解。      此时,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研读,而我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效调控,让讨论朝纵深处发展。最后,我引导学生探究:如果刘兰芝不是一个坏媳妇,婆婆为什么要儿子休妻?这样,逐渐深入,让学生分析婆媳之间的矛盾,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造成悲剧的原因,使得学生既深入了解了文本,又提高了思考的能力。
    五、多方切入
    “主问题”的设计,要能够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文本做多角度的、反复深入的思考。根据文本特点,从诸多角度切入,就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探究。
    1.关注文题
    有些课文的标题涵盖了文本的内容或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是解读文本的“眼睛”,也是设计“主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如《神奇的极光》课例中,设计的“主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10个左右的句子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以说明什么是神奇的极光吗?抓住“题眼”,就能理清文本脉络,为学生全面深入地品读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抓住文眼
    文眼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揭示文章的主旨。抓住文眼,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以文眼设计“主问题”,可以提挈全篇,纲举目张,有效深入文本核心。如《荷塘月色》的文眼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在讲授时抓住文眼设计了这一“主问题”:作者在柔美的月光下,欣赏荷塘美景,为何心里还不宁静?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迅速就文本展开探究。
    3.关注人物关系
    那些叙事性的文章,事件中的人、事、理之间有着种种联系。从这些关系入手创设问题,往往能化繁为简,既有利于学生读懂故事,又有利于把握故事的线索、情节,明确人物的形象。如《鸿门宴》的教学,结合故事的发展经过,情节可分为宴前、宴中、宴后三部分,每个部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态度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我提出的“主问题”是:以项羽和刘邦为中心,找出围绕中心人物活动的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事件体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这些“主问题”,不但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能力,而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清了文章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特点。
    4.抓住主要矛盾
    “主问题”着眼于带动学生对课文整体解读,如果我们从文本中凸显的主要矛盾入手设计“主问题”,这样既可以对课堂的活动和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牵引力,又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六、有序推进
    阅读教学只有由易到难、有序推进,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推进的梯度性,循序渐进,用“主问题”的有序呈现去带动整篇课文的立体学习,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理解文本。初读阶段,解决“主问题”,引领深刻理解全文,凝聚学生的阅读注意,提升思考的层次;精读阶段,解决“主问题”或者问题形成教学活动的主要板块,激活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探究阶段,解决精粹的“主问题”来激发思考,引发更深层次的讨论,推进课堂高潮的形成。几个“主问题”之间,是科学有序、逐层推进的,从导入的浅层次感性问题,逐渐过渡到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性问题,最后深入到文章思想内涵的探究性问题。
    “主问题”的设计能从整体上引发学生的思考,使课堂有舒展空间,可以让学生在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中有效地学习,使课堂更为轻松,也更有成效。只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抓住关键内容设计“主问题”引领阅读教学这个课题,积极投身阅读教学改革滚滚的时代洪流,不断思考,大胆实践,锐意进取,优化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阅读教学的效率必将不断提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