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浦区:综合改革孵化教育的明天
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0期 总第5153期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0期  下一期
淮安市清浦区:综合改革孵化教育的明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皓 刘小东 发布日期:2015-12-10 17:42:10

    人才流动、师资均衡、填谷造峰……名校教育不再一花独放,学科骨干们“辛苦而快乐”地流动到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让更多家庭、更多孩子享受到更优质、更公平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些优质学校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教学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人才孵化器”!
    “教育事业是最大的民生事业,是最基础的民生工程。”淮安市清浦区委书记周青是这样强调的,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城乡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镇域和校际间的办学条件差距。在农村教书辛苦吗?愿意继续在农村教书吗?对于有些从城市去往农村的教师来说,“教育轮岗”是件辛苦而快乐的事。
    走进淮安市盐河中心学校,宽敞明亮的综合教学楼,设施齐全的功能室,带卫生间的学生公寓,标准化的塑胶跑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所最偏远的农村学校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个悄然改变的教育格局、城乡融合的教育形态,是清浦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14年5月,淮安市清浦区教育局针对“校长职务能上不能下,不少教师一校定终身,教师流动不畅,办学水平差异较大,择校现象较为普遍”等现状,率先全面推动“2+2”教育综合改革模式,即建立校长和教师两个交流机制以及学校办学效益评估和教师绩效考核两个评价体系。
    全国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高分通过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评估,在省级教育装备督导中获得苏北唯一一个优秀等次……一年多来,以“2+2”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当地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基本实现全区中小学城乡、校际间硬件软件均衡
    清浦区古称清江浦,是一个古老、钟灵毓秀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清浦区也遇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
    “教育事业是最大的民生事业,是最基础的民生工程。”周青是这样强调的,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城乡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镇域和校际间的办学条件差距。2012年至今,清浦区共投入6亿元,基本实现中小学城乡、校际间硬件均衡。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有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软件建设,软件建设的根本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们家长最看重的是好老师。”家住盐河镇的一位家长坦言,为了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当初她一心想把儿子送到人民小学就读。现在,她儿子选择在盐河中心学校就读。促使这位家长改变决定的是清浦区“2+2”教育综合改革,用她的话说,现在家门口就有好老师,何必舍近求远。
    2014年夏,全区16名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带着崭新的期待与希望走进了新校园,301名教师进行了异校交流。教师异校交流比例达3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面达27%,实现每所学校都有骨干教师。全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比例、教师年龄比例、学科结构比例实现基本均衡。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我认为一个好团队才是一所好学校。”在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上,面对新组成的“大家庭”,盐河中心学校新任校长邵其国说。今年夏天,盐河中心学校初中部中考人均总分比去年提高73分,小学毕业水平测试语数外三门学科优秀率均提高20%,学校还在全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一等奖,一举甩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

    去农村更自由,也更专注教学
    在农村教书辛苦吗?愿意继续在农村教书吗?对于有些从城市去往农村的教师来说,“教育轮岗”是个辛苦而快乐的事。
    “这里的生活很单纯,我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传授知识上。”已经在城南中心小学工作了一年半的副校长黄玲很享受目前的教学生活。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城南中心小学创建于1931年,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农村小学。
与原来的学校相比,城南中心小学给了黄玲更多自由空间。不是说原来的学校不好,只是冗繁的会议,名目众多的评比占用了她太多的课余时间。
    “除了备课上课,还要参加数不尽的培训、会议,不知不觉,时间就没有了。”黄玲回忆着原来在城市里的生活,如果做个比较,乡村教师的工作则让她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因为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更强烈。
    城南中心小学目前有6名骨干教师。黄玲说,来到农村,她吸取到了更多优秀农村教师身上的正能量,“从前的世界很小,如今,世界仿佛比以前大了。”
    刚调到城南中心小学时,副校长朱艳艳还有些放不开手脚。“可能总觉得自己是外人,不知道如何融入集体。”黄玲说,朱校长在原来的学校就是骨干老师,刚来农村还有些不适应,现在,朱校长已经完全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教研水平逐年提高,教研成果显著,目前已经是市学科带头人,市特级教师后备人选。

    走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
    “均衡化目前我们已经做到,改革的成果有目共睹。未来清浦教育改革要朝现代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清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蒋风云于今年10月份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
    “提升办学品位,抓好学校内涵发展,为义务教育均衡找到一个坚实、丰厚的生长点。”清浦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包士祥说,现在,全区各学校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和培育,放大学校特色亮点,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全面推动“一校一品”建设。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坐落于里运河畔的人民小学是清浦区乃至淮安市的明星学校,家长、学生“趋之若鹜”的背后,是这所小学拥有全区三分之一的市级骨干教师。2014年教育综合改革后,该校12名市级骨干老师流动到薄弱学校。
    骨干教师流出达48%,对于学校的未来和发展,能否再名副其实,校长曹莹有些担心。但是通过学校的一带一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一年下来,人民小学在小学毕业学业水平测试中,三科总分、人均分等数据仍位居全区首位。
    除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人民小学还大力发展戏曲特色,现如今,人民小学的戏曲特色已经是清浦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今年9月举行的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人民小学编排的戏剧《穆桂英探谷》以圆润的唱腔,精彩的表演在戏剧类比赛中拔得头筹。
    机器人教育是淮安浦东实验小学的特色。2014年9月,淮安浦东实验小学实施机器人创新教育,现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学校科技教育的品牌活动,并为清浦区机器人教育深入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花独放不是春,淮安市清浦区通过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一些学科成绩相对突出、教学骨干人才相对集中的学校,不再长期“垄断”“独享”教育的盛宴,让更多的薄弱学校和农村孩子能够分享全区的教育成果。今后还会有成百上千的学科骨干走出自己工作多年的学校,用自己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惠及更多求知的孩子们。
    清浦区探路教育综合改革,无疑是给全区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教学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教育人才孵化器”,一定会孵化出更美好的教育明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