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白板教学 让花儿自由呼吸———谈网络技术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让花儿自由呼吸———谈网络技术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0期 总第5153期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0期  下一期
让花儿自由呼吸———谈网络技术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来源:灌云县下车中心小学 作者:赵庆垚 发布日期:2015-12-10 20:33:25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育,也把网络技术的教学任务放到了较高的位置。但是,由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不成熟,意志力较差,对各类诱惑缺乏免疫力,生活阅历浅,缺乏对美丑善恶的判断力,许多青少年在学习网络技术的同时,很容易沉溺其中。
    在我校,本人做了一个调查,在四、五、六年级上网的学生中,有85%以上的学生都是上网玩游戏,上网查找学习资料的学生人数仅仅占到5%。这次调查也不难反映出家长和教师们的担忧。但我认为家长、教师应辩证地看待学生上网,应兴其利,去其弊,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好帮手。以下是我对学生上网所采取的几点对策。
    一、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计算机是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也是一种娱乐工具。目前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网络游戏的热衷。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等有一定的帮助,但如果把电脑游戏视作计算机应用的全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要教育学生,现在你们还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另外,还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学生,如果你想自己编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软件,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学会合理取舍网络信息
    在青少年阶段,学生主要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我们要培养其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通过互联网络,孩子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
    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航”。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的有害信息。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传播出去;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中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浏览一些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三、注重学生身心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日趋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同时,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很容易走极端。这个时期的学生有其社会压力,也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如渴望友谊,渴求被了解、被尊重,希望获得成就感。一些孩子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慰藉,他们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甚至可以利用QQ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虚拟一位能够被学生们喜爱和信任的“知心小姐姐”。由于QQ是一种利用对话框进行非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彼此都是陌生人,交谈双方都是平等的,没有利害关系,也没有隐私被曝光的顾虑。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敞开心扉,教育者则较容易找到孩子的心理症结,并开出良方。于是,当“知心小姐姐”被当成值得信赖的朋友时,几句善意的劝告可能会胜过平时教师几个小时苦口婆心的正面教育。
    四、控制非法信息侵扰
    要控制非法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侵扰,首先要堵住恶流的源头,通过健全网络法律的建设,来保证网络的正常秩序。作为师长,除了呼吁加速网络法制的建设外,要利用自己的威信,严格执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教育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保持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另外,在技术上进行必要的“堵”,就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学生在一个相对纯净的空间里免受毒害。如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能有效地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另外,可以运用一些软件,如,“青少年卫士”“网络过滤王”等,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里的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高低不同的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总之,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和适应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应当联合起来,给予足够的重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