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 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现代化……
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1期 总第5161期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1期  下一期
淮安市淮安区: 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现代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皓 发布日期:2015-12-29 17:16:25

    坚持“学校有特色、校长有思想、教师有风格、学生有特长”的“四有”办学理念,淮安市淮安区培育、催生了一批名校长、名教师,让全区教育内涵发展有了人才支撑。
    淮安区教育局局长咸勇表示,下一步,淮安区将着力创新发展“名校+”模式,努力培育一批全区有名、省市扬名、全国知名的中小学!日寒风阵阵,走进淮安市淮安区泾口镇第二中心小学,校园里却处处弥漫着欢乐的气息。5人制标准足球场上,孩子们围着足球你追我赶,欢声笑语传遍整个校园。书画室内,宣纸铺陈,墨香四溢,10几个孩子屏气凝神,专注书写。课堂上,副校长李志红打开电子白板软件,在“教育云平台”上找出这节课所需的课件,片刻,一堂有趣的语文课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若非提醒,你可能不相信眼前的泾口镇第二中心小学是所乡村小学。在淮安区,这并非孤例。近年来,淮安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让“学在淮安市,首选淮安区”成为百姓口碑。

    对教育关心再多不为多,对教育投入再大不为大
    淮安区教育局局长咸勇表示,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无论是主动应变还是被动改变,教育教学都必须改变。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所言,“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近期,记者走访了淮安区多所学校发现,不论城镇乡村,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从传统的老师一对多填鸭式讲课方式,转变为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设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通过一系列的网络设备、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校内校外活动等,把老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运用这些新兴信息技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走进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记者便被这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深深吸引,移步换景的校园环境,现代化高科技的教学环境,令人大开眼界。
    2011年夏天,投入2.2亿元建设的周恩来红军小学一开学就在江苏教育界引起不小的轰动:现代化的教学楼、可承担国家级比赛的体育馆、800座红军娃剧场、3000多平方米的书画自由创作展示区,还有恩来园、长征园、科技园、文学园、国防园、艺术园、生态园……
    经济欠发达地区何以能建成全国一流小学?这缘于淮安区委、区政府一直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秉持着对教育关心再多不为多,对教育投入再大不为大的理念。
    淮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克富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淮安区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投入近15亿元,推进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城乡幼儿园提质创优、教育装备和信息化提升、农村中小学塑胶化运动场地建设等硬件建设“五大工程”,城乡中小学基本实现“校园环境一样美,教育设施一样全”,教育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坚持教育均衡发展
    “现在,我们告别了拥挤而昏暗的教室,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操场,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大教学楼和标准化的塑胶跑道。”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其明面对现代化的校园环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淮安区另一大亮点就是着力于教育现代化装备的提升。“我们坐在自己的学校,可以随时看到我区任何一位名师的课堂实况,可以与城区任何一所学校的老师同时集体备课。”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教师潘东升说。
    2014年,淮安区投入4000万元建成了教育城域网,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实现资源库共享,达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该区还对各中小学教学设备进行提档升级,添置了4万套课桌凳、1000万元图书及管理系统,配备了近6000万元多媒体教学系统。
    “实现教育均衡化不仅要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薄弱学校和一般学校的软件水平。”张克富表示,近3年来,全区校长流动80人次,教师流动1773人次,年交流比例均在15%以上。     2014年,淮安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认定,《创建周恩来红军小学品牌,引领基础教育未来》项目被淮安市委评为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

    打造课改新亮点
    在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4班的学生用平板电脑做练习题,数学老师在教学平台上点击了一下“同学小军(化名)”,小军的实时做题情况就显示在教学一体机屏幕上。课堂习题答完后,同学们的答题情况也显示出来。
    学生小军说:“我很喜欢这种上课方式,觉得很有意思。”同样,不少学生对这堂平板电脑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种电子书包课在学生中很受欢迎。
    在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淮安区,这样的课堂改革在城乡各级各类学校随处可见。
    张克富介绍,近年来,淮安区积极参与“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围绕课程教材、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大胆实验,勇于改革,努力创新,逐步形成“校校有教学改革项目,人人参与教学创新活动”的新局面。
    目前,淮安区有3个教学模式同时入选淮安市“十大教学模式”。小学“经验课堂”实践研究获淮安市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被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为“重点资助”课题。同为淮安市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的初中“循环——差异教学模式”,极大提增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农村初中教学质量提升,得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认可,《基于标准的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公开出版,并在第11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上作专题介绍。“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建构和实践”与该区的“学生学业质量校际差异的成因和对策研究”同时被省教育厅确定为“2015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因坚持“学校有特色、校长有思想、教师有风格、学生有特长”的“四有”办学理念,淮安区培育、催生了一批名校长、名教师。
    淮安区有一个校长后备干部人才库,目前,已有71名校长后备干部成功“出库”,担任中小学校长,让全区教育内涵发展有了人才支撑。
    泾口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翟洪桂就是其中一位。“要感谢‘校长后备干部人才库’,否则我就没有这么大的发展空间。”翟洪桂说,从进入人才库的第一天起,他就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不断钻研业务。目前,泾口镇第二中心小学在荣获“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牌匾后,仍在“诗书画”特色教育的大路上砥砺前行。
    作为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的系列活动,也成为淮安区教育的重要品牌。
    2011年,周恩来红军小学“红军娃重走长征路”活动随着央视记者的跟踪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红军娃艺术团更是应邀走进悉尼歌剧院,参加纪念中澳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新安小学的“学习新安旅行团精神、争做新时期小好汉”活动,淮安中学的“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等,都已坚持多年。全区“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德育”的做法,被评为淮安市教育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第一名。
    咸勇表示,下一步,淮安区将着力创新发展“名校+”模式,进一步巩固提升教育现代化创建成果,把“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作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督促指导学校出台发展规划,落实管理标准,凝炼特色文化,努力培育一批全区有名、省市扬名、全国知名的中小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