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微信群,另一个“江湖”
今日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03期 总第5190期 2016年03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03期  下一期
家校微信群,另一个“江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6-02-25 14:51:05

    目前许多中小学都建立了家校微信群,家长和校方的沟通更顺畅、更全面。但另一面,晒娃、“争宠”、求照片成为群里的“新常态”,不少家长、教师坦言倍感压力。

    该如何利用好家校微信群?是时候为这个另类的江湖立一点“规矩”了!

    江湖现状

    班级微信群 沟通新空间

    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周莉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所以,在家校合作的问题上,教师应该随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尝试各种新的方法。
    今年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除了当好班主任,还有了一个新的任务——班级微信群群主。班级孩子的家长多是80后,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个个都是微信达人。于是,在家委会家长的倡议下,我们班创建了微信群。家长们利用微信打发琐碎时间,工作休息片刻,一指便可以了解班级最新动态和孩子的心理成长,微信群的实用性、有效性和便捷性,是其他家校合作方式不可比拟的。
    平时,我喜欢用手机、照相机随时记录下学生们成长的点滴,通过微信群这一现代媒介纽带与家长们分享班级成长的纪录。家长打开手机,能看到老师留的作业、学校的通知以及孩子在校的表现,还能与别的家长分享教育心得,运行几个月下来,所有的家长都很支持。我有一段时间因为身体原因请了病假,但是仍然能在第一时间获悉班级的情况,这都得益于在微信群里与其他老师的及时沟通。
    而今家校微信群如此火爆,大概是因为家长、学校的沟通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而是平等的合作吧!从传统的家访、电话过渡到博客、微信群,沟通方式确实改变了,是从事务型告知到情感型互动的转化。微信群让家长、学校的沟通变得更加及时和快捷。班上的新鲜事儿、特色活动都可以通过微信群这一平台进行传输、展示,有些还是现场直播。还有一些家长不时地将自己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拿出来与大家共勉,听取他人意见,并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很有利于培植家庭教育的力量,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言论的地方就有滋扰,微信群在便利交流的同时,也使一些家长增添了烦恼。有些家长会在群里随意提问,互相唠家常,有事无事晒孩子的各种图片,一些搞推销的家长也时不时晒出各种产品打广告。有些家长为了获得存在感,还经常刷一下信息,各种重要的信息很快就被淹没了。这样不仅违背了教师建立家长群的初衷,还可能引发家校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在建立家长群的时候,就要设立“群规”,从而避免微信群成为少数家长炫富、晒分的平台。在家长会上,我都会提醒大家,这是一个集工作、智慧、正能量传递为一体的群,教师们会第一时间传输班级特色活动、教学成果,家长们可通过这一平台分享好的教育方法,传递正能量。若是家长们彼此之间的观点产生分歧,可与班主任直接沟通,这样更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总之,以上暴露的各种弊端,终究小于这类信息交流平台带来的有利之处。建议大家,在班级微信群创建之初就应该拟定“公约”,明确其运行规则,教师安排合理的时间段发布信息和与大家交流,确保成员发言时的尺度,不失为可借鉴的好方法。

 

    勿让家校微信群“信息超载”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吴维煊

    在微信被广泛使用的当下,许多教师都组建了家校微信群。教师在群里发布通知,与家长沟通孩子在校表现及班级管理事宜,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孩子的学习心得。家校微信群让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及时便捷,实现了新媒体环境下家校之间的“无缝对接”。但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微信群过于依赖,让微信群承载了过多的功能,这不仅让家校微信群“信息超载”,也给家校双方带来许多困惑。
    以小学一年级为例,由于家长对刚刚入学的孩子不放心,班主任就会时不时地将孩子在校情况拍成照片,然后“晒”在群里,以便让家长放心,或干脆录成视频,在群里全程直播。
    家长们由于教育孩子的背景有很强的接近性,有很多相似的教育压力,更容易相互吐槽“取暖”。很多家长都将微信群置顶,基本上从早到晚都有家长挂在线上聊天,一会儿工夫,就会有几百条聊天记录。当过度沟通时,一些无意义的点赞和信息沉余的激增,会让家校微信群段子太多,甚至到了无奇不有的地步。这不仅降低了群的传播效率,也让家校微信群成为一把“双刃剑”。
    孩子放学后,有的家长一会儿晒孩子做家务,一会儿晒孩子做作业。节假日时,不考虑其他家长的感受,晒行踪、晒证书、晒成绩……家长每晒一个与孩子相关的图片,就会有某个家长回个大拇指,就会有其他家长跟着随大流,就会引发集体“舔屏”。一连串的大拇指和点赞,常常淹没了老师发布的重要信息。
    家长和教师“生活”在同一个群里,呵护好群,让群发挥最大功能,是每个群成员的职责。减少“过度沟通”造成的“信息超载”,让家校微信群回归本位。
    教师作为家校微信群的“群主”,应让这个群成为家校之间讨论教育、关爱学生成长的交流媒介,无意义的信息让家校微信群信息超载,在某种程度上折射的是家长教育理念及文化内涵的缺失。     教师应规范和维护好群,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理念,提高家校群的交流质量和品位,营造良好的群文化。
    对家长而言,老师发了通知,为了避免重要信息被淹没,家长不用回复“收到”二字;对于个别性的问题应单独交流,不拉长教师的工作时间,不给他人造成困扰;不在群里对教师或其他家长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指手画脚,不让群成为“是非之地”。每个人在群里发言时应思考,自己发言的内容与群建立的目标有多少关系,不发布无意义的点赞、不讨论无关话题,给微信群减负。


    江湖宝典

    扬长避短 理性沟通

    盐城市大丰区南阳小学 徐小龙

    此前广大学校所使用的家校联系方式只有校信通和家长会,校信通确实在一段时间红极一时,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家校平台。通过平台,可以把孩子在校的作业、学习表现情况、考试情况一一通过短信的方式发给家长,以便于和家长一起掌控孩子的动态,共同把孩子教育好。但校信通不能发图片和视频,不能通话和视频对讲,不能抓拍孩子的快乐瞬间……
    微信群的出现,明显地改善了校信通的不足,加之校信通是收费的,微信群是免费的,选择微信群来进行家校沟通的教师和家长越来越多,这是家校联系的刚性需要,是历史的必然,所以,还有什么家校沟通手段比微信群更便捷、更有效呢?
    一、群发作业,活动图片,表扬点赞
    我会每天把孩子的作业和要求发到群里,文字说明加上作业本封面。不清楚的家长在提出作业是什么时我还会继续转发。我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我把孩子参加户外拓展活动的照片及时发到家长群或者朋友圈里,每位学生都有场面照和特写照,家长们很是欢迎,点赞索照者颇多。
    二、私聊补差,作业截图,违纪说明
    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作业又不及时完成的学生,我经常与他们的家长私聊,把未完成的或者不认真的作业拍照给家长看,或者把这些孩子在校的作业表现、写字情况、纪律情况通过拍视频的方法发给家长,或者跟家长进行语音对讲,与家长坦诚沟通,在互相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帮助孩子不断地进步。
    三、建立群规,大家遵守,注意和谐
    任何群体里面都有素质一般、容易冲动的人,家长群也不例外。我会要求家长和学生在群聊的时候互相礼让,说话三思而行,不要发一些游戏、音乐、造谣、诈骗的链接。如果家长在群里说与本群无关的话,要求他们私聊;如果家长在群里议论、评价老师,均要求他们私聊;如果有人屡教不改的,警告三次后将其踢出本群;如果有家长在群里吵事的,我都会立即要求他们停止争执,不要让孩子们看笑话……
    四、避免矛盾,注意疏解,有效互动
    家长们总会就某次学情检测来说事,孩子考得好了,一脸堆笑;考得差了,就利用微信进行联合,到学校找老师找校长,造成消极的影响。当有家长问我某位教师的教学质量时,我都会脱口而出说“蛮好的”。有时家长找到我,问孩子的某科学习成绩怎么这样差的,我就说,老师身体不好,刚开刀出院的,前段时间别的老师代课,总会有点影响。通过微信或者微信群,我会及时疏通家长的不解,化解家校矛盾,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


    微信——家校联系的新纽带
    盐城市大丰区小海小学 宗丰

    这几天放学时,总有家长对我说,孩子一回家就会问:“爸爸,你今天看老师发的微信了吗?”听到这话,我心中总是暗暗一喜,看来我的方法还是成功了。

    这话还要从新学期开始说起,本学期我任教六年级两个班的英语。说实话,现在的学生真的不太好教,思来想去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把班上的家长进个微信群,方便与家长联系。
    多沟通 家长微信群建成后,我就把每天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名单公布在群中,同时附上作业照片。对于没有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我也有“措施”,我也对他们的作业进行拍照,通过私聊的方式发给家长,让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督促。通过一段时间的推行,可以明显地发现同学们的家庭作业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基本不需要私聊“告状”了。
    多展示 我在群里推荐家长们下载“纳米盒”,让学生回去跟读英语,模仿语音、语调,然后要求学生录成一段语音传到微信群。在平时的课堂上的英语小话剧,我也会录成一段段小视频放在家长群里。听着孩子们纯真的英语对话,家长们都感叹不已!
    多互动 现在,在群里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们都很认真地完成,家长们也都在认真地配合着。     前几天,刚刚学习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在课后我把学生们分成了六个小组来设计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海报。孩子们为了有更好的展示,各尽所能地参与其中,家长也乐于配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我收到了孩子们的作品,真的让我很震惊,太美了!以至于让我评奖都很为难,最后孩子们给我出了个主意——拍图发朋友圈,让家长们点赞评奖。这次的点赞评奖,家长们除了点赞外,家长们还作出了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当然,家长微信群只能作为老师与家长交流的辅助手段,不能把构建家校联系寄托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它看起来非常便捷,但如果家长、教师都沉湎于网络平台这种快捷的交流方式,家校沟通就会变味。无论何时何地,面对面的沟通都是必要且无可替代的。“因为人还包括肢体语言、真诚的目光和微笑,都是很重要的,这是微信群不能取代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