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安明:1966年10月出生,江苏扬中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7年任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副校长,1994年任镇江市解放路中心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1997年任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校长,1999年任镇江市京口区教育局局长,2010年任镇江市教育局副调研员,2013年任镇江市教育局副局长。
近年来,镇江市陆续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所有学校均接入宽带,完善了基础信息化硬件和网络设施,实现了班级上课资源的上传下载,可以进行网络备课,在线听课;每个学生共享教育资源,拥有可互动的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承载了全市各校的资源管理和共享分发的功能,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则有效提高内部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管理,镇江教育信息化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镇江在“三通两平台”建设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着力点是什么?近日,镇江市教育局副局长薛安明接受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专访,向记者介绍镇江教育信息化特色亮点和“十二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发展成就,畅谈“十三五”的发展思路。
Q教育周刊:请介绍镇江“十二五”以来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基本情况,在“三通两平台”建设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是否有可供借鉴的推进模式?
A薛安明:“十二五”期间,镇江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以“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数字化学习”试点项目、教育云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市中小学已全面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达98.73%。电子白板(互动一体机)进班级、录播教室进学校,在我市已相当普遍。生机比达7.7∶1,师机比达0.95∶1。
镇江教育云平台初步建成,数据融通,在线交流、学习的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已全面应用。各类教育网站建设水平领先,镇江教育门户网站已进入全国百佳网站之列,排名全省第一,在全省教育门户网站的前行队伍中领跑。润州区、扬中市、丹阳市教育网站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佳网站,在江苏省中小学校优秀校园网站评比中,我市每年评比成绩均在全省名列前茅。
推进过程中形成了“顶层设计、分层实施、区域整体推进”模式。顶层设计,我们制定了全市“十二五”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全面描述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和蓝图。分层实施,市教育行政部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三方按照“十二五”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分别去做各自的工作,最终形成合力,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的信息化工作各项既定任务。
整体推进,各地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双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政府财政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全面提高中小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整个区域没有出现信息化方面的薄弱学校。
Q教育周刊:信息技术对于镇江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否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关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您有何理解?
A薛安明:教育信息化在突破时空限制、促进教育公平特别是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共建共享方 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催生新的教育模式实现转型、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方面,更显现出了巨大的活力和革命性的影响;目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社会关注的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也都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教育信息化加以解决。
比如,就促进教育公平而言,教育信息化能以较低成本将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并便捷高效地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发送,有力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广大教师通过网上培训、视频课堂、互动观摩等方式随时按需学习,零距离接触先进教学方法,可以整体提高教师素质,有效促进师资均衡化。
就提高教育质量而言,通过教育信息化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转变,必将对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产生深远影响。这些足以充分说明,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意义,我们必须摆在战略位置加以推进。
Q教育周刊:镇江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中遇到的瓶颈性问题是什么,又是如何尝试解决的,您认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是什么?
A薛安明:镇江市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我认为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想从机制上的转变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总体上要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加快形成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利于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格局。
工作推进机制
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要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小组各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相关工作。
即将成立的镇江市教育信息化专家指导委员会,要制定实施符合镇江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各类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各地各校各单位都要建立相应机制,着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经费保障机制
各地将把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从公用经费中列支运营维护保障经费的机制。积极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有效方式,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进一步完善用户按需购买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机制,创新教育信息消费的商业模式,统筹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使用。
队伍建设机制
制定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和绩效考核办法,鼓励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和学校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教育信息化高水平开展。加强教育信息中心等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强化对中小学网络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Q教育周刊:镇江在“十三五”期间将有哪些新思路、新计划、新举措、新机制?“互联网+”将给“十三五”教育发展带来哪些新理念、新机遇?
A薛安明:今年开学初镇江市召开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我市“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会议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镇江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镇江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文件,全面增强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提高认识、推进应用融合,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障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今后五年将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驱动、共建共享,效用为先、安全可控”原则,实施教育云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工程、镇江教育e城建设工程、教育城域网宽带提升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工程、数字化学习示范工程、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工程、学校物联技术应用提升工程、教育全媒体中心建设工程等八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更好地支撑教育改革和发展,更好地推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更好地满足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与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
Q教育周刊:您对智慧教育是如何理解和认识的,谈一谈智慧教育对于建设一个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的意义。镇江在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方面将有哪些新的计划?
A薛安明: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旨在提升现有数字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科研和智慧服务),促进教育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会公众等)的智慧养成与可持续发展。智慧教育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过程,也是教育深层次改革,形成新的教育生态环境的过程。
镇江市在“十三五”期间将以教育云工程和智慧校园创建工程来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在区域层面,全市依托云计算及大数据应用,逐步构建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公平及均衡发展,运用“一站式”应用和“云”的理念,建成以信息化网络空间为基础形态的镇江教育e城。
实现教育管理数据和成熟的教育教学云应用,以教育门户网站集群服务、区域教育资源和教育教学应用为主构建有特色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体系。在学校层面,从2016年起我市中小学将实现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新跨越,2017年全市将建成3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以后每年建成5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
Q教育周刊:作为教育领域行政管理者,您认为在智慧教育建设方面,镇江在公共政策、公共制度层面还存在哪些不足,您有什么好的对策和建议来进行完善和创新?
A薛安明:智慧教育建设从公共政策、制度层面可能要解决的问题的是更好地体现出智慧教育的“关爱”“公平”“和谐”这三个特征。关爱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态度,教师通过共情、关注、可依性、尊重、肯定等行为,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并维持的信任和支持关系。公平是指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在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方面享有平等权利。追求更大程度和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主题。和谐是指教育系统有序运行以及内部各要素有序配置的状态,是人对教育的主观追求和美好理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厚动力。
镇江市进行了两主面的探索。一是镇江市以简政放权为基本思路,着眼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构建新型政校关系。启动“自主管理试点校”试点工作,促进学校自主发展。二是积极推进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去年年底,省政府批准将镇江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市。目前校长职级制、学前教育、校地合作、教师县管校聘、教育督导评估和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建设等6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