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扬州市坚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先后实施“区域性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工程”“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程”“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初步建成与扬州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形成具有扬州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模式。
“十二五”期间,扬州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呈现出哪些特点?“十三五”期间,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扬州教育信息化将有哪些新动作?近日,扬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余通海接受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专访,向记者介绍“十二五”以来扬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成就,畅谈“十三五”的发展思路。
教育周刊:“十二五”期间,扬州市以信息化为抓手整体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实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请介绍扬州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基本情况,在“三通两平台”建设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是否有可供借鉴的推进模式?
余通海:“十二五”期间,扬州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会和研讨会,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市教育系统扎实有效推进五项重点工程,多项工作领跑全省,扬州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建成扬州教育城域网,全市中小学全面实现“校校通”。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信息化工程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八大工程之一。扬州教育信息化以“胖中心、瘦终端、高带宽”的系统整合方式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教育城域网,形成了“政府推动、系统整合、市场运作、紧贴教学、重点应用”的扬州信息化建设模式。
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形成网上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实现全市城乡学校结对的“全覆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现代教育”是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认识,结合扬州实际情况,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抉择,扬州将教育信息化赋予重要的战略地位。具体说来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两大战略”。“一个中心”,即以服务教育教学为中心;“两大战略”,即指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两大战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扬州教育跨越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实现扬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基于以上的战略选择,扬州市希望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用信息化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用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效能的不断提升。
扬州教育局进行区域性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快速提升全市教育质态。通过行政推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培训。借助课题引领,形成围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资源、教育培训、教育后勤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化应用研究成果,并将其汇编成《数字式的学校》一书。
区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促进优质资源班班通、人人用。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针,着力构建市级教育资源中心。通过引进、整合和自主研制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成市级大型教育资源库,将多种优质适用的教育资源汇集起来,集中管理,供全市共享。
区域推进城乡学校网上结对,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十二五”期间,扬州市深入开展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全面实现城乡学校网上一体化备课、教研、教师培训、德育活动和学校管理,着重强化城乡学校过程性互动,将城乡学校的办学过程融为一体,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市学校结对巩固率保持100%。
教育周刊:信息技术对于扬州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否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关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您有何理解?
余通海: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对扬州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扬州在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数字化学习试点的基础上,努力改善校园环境,变革课堂教学,通过网络,区域整体推进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同时,以“扬州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搭建基于互联网,以服务的形式提供教育信息化应用、教育平台运行环境、数据计算和资源存储能力的“扬州智慧教育云”。利用教育云的虚拟化和大数据技术,促进教育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广大师生支撑起永远在线、随时访问、快捷安全的网络空间,提供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服务。在提供云服务的同时,有效节约学校信息化建设资金与人力投入,避免重复浪费。
可以说,信息技术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将是革命性的影响。
教育周刊:扬州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中遇到的瓶颈性问题是什么?又是如何尝试解决的?您认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是什么?
余通海:扬州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各校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一,教师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学校在“十二五”期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使用的各种应用系统相对独立,整合较为困难;“十二五”期间建设的网络系统、各种硬件设施需要升级更新,网络带宽需要进一步扩大;教育信息化投入资金不足,学校教育信息化缺乏专业人才等。
我们认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突出深化应用,注重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关联度大、技术要求高。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的谋划和实施,推动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学习方法的不断革新,努力实现教育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
教育周刊:您对智慧教育是如何理解和认识的,谈一谈智慧教育对于建设一个全新教育生态环境的意义?“十二五”期间扬州市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新的五年里,扬州市的教育信息化又将有哪些新的动作?
余通海:我们认为,智慧教育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领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新模式。其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智慧教育应该建有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教育环境,能够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培育一批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创造能力的智慧教育人才。
计划到2020年,扬州市全面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开创扬州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努力形成具有扬州特色的智慧教育发展新模式。为此,我们考虑重点做好以下“八大工程”:
一是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提升工程。构建万兆以上市、县、校互联互通的万兆教育城域网,全市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装备到2020年全部达到省Ⅰ类标准要求。
二是智慧校园建设工程。2016年,按照省、市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完成30所学校的创建任务。到2020年,全市60%的学校建成智慧校园。
三是智慧课堂建设工程。以省、市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为基础,2016年完成15所学校的创建任务。到2020年,全市20%的学校建成智慧课堂示范校。
四是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工程。不断丰富资源,积极构建市、县、校三级架构的资源体系,提高资源的共建共享率。到2020年,建成扬州“教育云学堂”,满足广大师生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多样性的需求。
五是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建成市级层面“一个中心,三个平台”的智慧教育云,即基础数据中心,教学服务平台、资源服务平台、管理服务平台。
六是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依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要求,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到2020年,培育一批智慧教育名师、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和数字化学习社区。
七是城乡学校网上结对深化工程。继续保持全市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共建巩固率100%,做到“教师天天有互动、组室周周有研讨、校长月月有交流”。进一步优化城乡学校网上结对管理机制,开展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八是网络安全建设工程。依据国家、省、市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规章制度,推动教育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建立多层次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构建可信、可控、可追溯的教育信息网络环境。
教育周刊:作为教育领域行政管理者,您认为在智慧教育建设方面,扬州在公共政策、公共制度层面还存在哪些不足,您有什么好的对策和建议来进行完善和创新?
余通海:我们认为,智慧教育工作需要学校的积极参与、共建共享,更需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坚强领导和有力保障。省、市政府在相关文件中已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将着力抓住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抓住重点。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指导智慧教育工作的开展,成立智慧教育专家咨询团队,建立问题协同和协调机制,为推进智慧教育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抓整改落实,抓责任追究。统筹安排智慧教育经费使用,合理分配硬件、软件、应用、维护等环节的使用比例。
二是必须破解难点。要完善智慧教育推进机构,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健全智慧教育重点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和问责制。进一步完善智慧教育安全运行机制,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提高学校网络管理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三是必须打造亮点。要有争先意识。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将其纳入教育督导工作范畴,对智慧教育重点工程的建设和应用进行年度评估考核。要有成果意识。既要关注实践操作,又要关注理论提升,力争形成本地化的论文集、成果集、案例集、经验集、资源包、成果展示平台等,以理论创新指导新的实践。要有宣传意识。通过信息报送、现场研讨、成果交流等方式及时了解督查重点工程的推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