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2期 总第5259期 2016年07月0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2期  下一期
镇江润州区:“智慧教育”助推区域均衡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皓 发布日期:2016-07-08 14:52:41

    乡村小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器材,让学生享受全区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语文课上,“班班通”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大步迈开,在镇江市润州区的多所中小学里都能见到类似的情境。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和教学差距,教育信息化是重要的实现途径。近年来,润州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应用”的工作思路,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智慧教育应用平台,让教育信息化为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区域推进,打造教育信息化环境
    在宝塔路小学,教师印海燕正使用交互式一体机进行教学。“交互式一体机使用过程中包含许多图片、影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交互式一体机教学,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站在学生立场设计教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问到交互式一体机的优点时,印海燕这样回答。这只是润州区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副局长束乾春介绍,近年来,润州区教育局投资6千多万元,结合校安工程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统筹建设了全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环境。大手笔投入之下,润州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硕果累累。目前,全区生机比6∶1,师机比1∶1.2,2008年就已经率先实现班班通工程,所有学校班级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和一体机,所有学校都建有微格教室或移动录播系统,在全区实现了课堂的直播和录播,为视频网络教研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构建平台,提高教育信息化质量
    在智慧教育应用平台建设方面,润州区在进行各类教育教学应用平台的开发、建设和使用中,整合了督导、教研、培训、学习等平台,注重效能,融合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开发了督学平台、作业公示平台、协作平台等10多个平台,促进了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协作平台和“极课大数据”分析系统。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润州区教育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发协作平台,优化片区教研合作。该区中小学按照地域就近、质量均衡的原则划分片区,通过片区协作平台,开展网络教科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优质均衡发展。
为了进一步深化片区合作,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润州区在初中片区引进了“极课大数据”分析系统。在不改变师生原有教学习惯的基础上,通过高速扫描仪,极速采集相关数据。“极课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为教师精准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和服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智慧课堂,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教师不用尺子、圆规就能迅速准确地画出各种形状,学生可以穿越时空与数学家祖冲之对话,孩子们都希望在平板电脑上写一写、画一画,回答问题自然也是争先恐后,这是记者在润州区一所小学见到的情景。
    “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应该是智慧教育的首要价值追求。”束乾春介绍,在这所学校,有两个班的学生正在体验“智慧课堂”的奥妙之处:教育云平台是全班的数据资料库,教师可以采集资料制作课件,也可以从中抽取题目布置课堂练习。这些练习题,由软件系统传送到平板上,学生在上面“指指点点”就能完成。答案会实时显示在教师电脑上,教师讲评时就能有的放矢。
    此外,“智慧课堂”还拥有专业录播系统和成绩分析系统。前者可以把教师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录下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补偿性学习。后者能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大数据分析,帮教师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教学。
    简单来说,“智慧课堂”让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自主性,更显个性化。
    四、统一规划,绘制“智慧校园”总体蓝图
    智慧课堂背后,是生态化的智慧校园系统。作为镇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领头羊,目前,润州区已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平安校园视频监控全联网、云视频课堂大联网等,并初步完成了智慧教育云计算体系架构。
    “学校应该让学习回归社会与生活,给学生提供无处不在的学习资源、学习服务和学习伙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教育。”束乾春说,下一步,润州区将根据今年2月镇江市出台的《镇江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构建全区一体化的教育网络环境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分级体系,建成集教育管理、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及运行保障为一体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建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