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3期 总第5288期 2016年09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3期  下一期
学生自主学习导学资源建设及应用研究
来源:徐州市永安街小学 作者:涂翠华 发布日期:2016-09-07 13:36:35

    学生自主学习导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是徐州市泉山区课堂改革中“学讲”项目工作室研究的项目之一。本项目的研究已经进入中期,现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项目研究的意义
    1.拉近名师指导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距离
    这一新型导学资源的开发,把名师制作的生动的微课转化成二维码,学生通过手机微信端的“扫一扫”功能,就能轻松获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一资源成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彻底打通了资源建设与学生应用之间的桥梁。
    2.提供个性化、公益化的助学指导
    导学资源的开发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名师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载体,使学生能按自己的进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个性化学习,享受名师的帮助。同时,又给家长提供了丰富、直观的视频指导,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困惑,随时利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功能,结合书本中题目下方的二维码,打开微课,辅导孩子。
    3.提供学习、成长和创新的空间
    教师们在开发微课时,要追求视频制作的精益求精;在设计导学单时,要获悉大量的学情研究;在编写校本教材时,要不断学习、研讨和创新。资源开发和研究的过程成为教师提升自我的过程,较好地助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4.产生较强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视频资源生成简易的二维码,与微信“扫一扫”能相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在教学研究上,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它具有广泛的引领性、辐射性和推广性。
二、项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基于小学数学教科书重难点、学生作业易错题以及源于基础、高于课本、拓展思维、培养学力的校本教材《蓝调数学探密》三个开发维度,完成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优质自主导学资源的开发及应用,建立二维码“扫一扫”功能与微课相匹配的可视、可听化特色校本教材。
    第二,构建微课与二维码相匹配的支撑性学习平台,促进学生便捷地自主学习,家长便捷地自主辅导,教师便捷地自主教学。学生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后,就能出现我们设计好的学习页面,学生只要点击就能观看微课,并且能按自己的进度快进和后退。
    第三,逐步使此项目的校本教材开发与校本课程相整合,提高项目研究的应用性和推广性。
三、项目研究的中期成果
    第一,构建了六年级数学下册学生作业易错题图片册,将易错题制成了与之相匹配的二维码即时贴版面,现已完成图片与微课一一对应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有关学生作业的《易错题微课指导手册》,既给学生的自主纠错提供了鲜活的指导,又减轻了教师同类易错题反复辅导或循环辅导的负担。
    第二,梳理出了六年级数学教科书重难点目录单,针对目录单,逐节开发出微课资源库,并制作出与之相匹配的二维码扫描签。现已完成六年级数学有关教科书重难点的《教材重难点微课指导手册》,给学生提供了能按照自己进度和需求的个性化学习帮助。
    第三,完成了六年级数学《蓝调数学探密》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它充满了“微时代”的气息,体现了“视频再造教育”的理念,宗旨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乐趣,探密数学奥妙,体味数学精神,提升数学素养。这本校本教材的编写形式融数学导学和学生自主练习为一体,形式活泼、操作性强,是一本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学习资源。
四、项目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1.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出现瓶颈
    本项目研究中,需要成员针对学生易错题、教材重难点、校本教材建设三个维度,不断开发优质的微课资源,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制约开发的进程。例如,一些吸引学生眼球、令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动态讲解视频尤为可贵,它需要技术人员具备创新的能力和开发的技术。如何进一步让教师的教学理念或教学设计与技术人员的视频制作合理整合,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它将影响资源建设的进度和效力。
    2.校本教材的编写质量出现瓶颈
    项目工作室的成员大多是一线教师,不缺乏实践经验,但缺乏理论高度。在大量的学生易错题、教材重难点、校本教材编写题目形成原始资源库时,归类、整理、提炼、编写也能初步成形,但是,如何按照课程建设的理论来支撑和完善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大多数教师水平欠缺,还有待于专家的引领和科研团队的协作。
    3.研发工作时间的保障和人力出现不足
    定期的科研时间是工作室人员完成研究的重要保障。由于工作室成员人数不多,而且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集中学习和研究的时间总是不够用,研究的人力也很缺乏,这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规划和投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