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智慧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14期 总第5295期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14期  下一期
“智慧建湖”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提速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姚佳李鑫吴永春 发布日期:2016-09-23 08:32:10

   恐龙、白雪公主、超人、变形金刚……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神奇的3D打印机,只见红色的塑料线从打印机入口经过高温挤压,变成一根线条,经过不断叠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画模型逐渐成形,而这些都是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在建湖县实验小学城南校区,3D打印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孩子们用3D打印机把“想象”变为“现实”。这只是建湖县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建湖县教育局坚持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智慧校园”“科技校园”和“书香校园”建设,努力构建网络智能化下的现代教育体系,大力推广“互联网+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让每个孩子都从信息化教学中受益。
    加大投入,全面布局“互联网+教育”新征程 
    建湖县全年硬件设备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为全县中小学增设计算机1556台、教学多媒体162套,新建录播教室10间,生机比、师机比达省装备I类标准。2015年,为县教育信息中心配备多台服务器及网络存储设备,OA办公平台全面升级,目前拥有固定用户386名,覆盖局机关各科室和各学校,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使办公变得更加快捷、高效。
    软件方面,到2015年年底,全系统拥有电子图书30万册,电子期刊1000余种,各中小学均建成电子图书阅览室,全县“两中心”以上学校全部安装了图书管理及视频监控系统。
    “目前,县城60%学校的教学、办公和学生活动场所均实现可管理的无线网络覆盖,教师能随时随地共享网络资源。”建湖县教育局局长彭光红介绍。2015年,教育局投入近90万元,将全县两中心学校主干带宽从10M升级至100M。安装了视频点播、电子备课和教务管理等软件系统,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和备课平台,构建覆盖城乡一体的“云教研”体系,组织网上名师课堂展播等活动。其中,建湖中专建成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进一步提高了职业教育产、教、研深度融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县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资金58万元,使“E教E学平台”和“英语网上学习平台”落地建湖。“网络自主学习系统,为全县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课外学习途径,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运用能力。项目实施一年来,有18000多名学生,190多名教师使用了该平台。”彭光红表示,“英语网上学习平台”对于提升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等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建湖县首批引进的5个“云机房”教学平台在全县3所学校得以成功实施,目前“云机房”运行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维护成本低。备有多个教学镜像,便于教师即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具有非常广泛的推广价值。
    典型辐射,不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步伐
    “要充分挖掘城市特色、历史沿袭、旅游商务等城建资源,加快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深度推广,建设覆盖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实现城市智慧化、数字化。”建湖县县长薛盛堂强调。
    “‘十二五’以来,学校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彭光红告诉记者,“以建湖实小南校区为例,该校区智能化建设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达到省定I类标准。信息化教学设施已满足现行教育教学要求。在智慧课堂建设方面,学校依托现有校园网、互联网,建立实时、高画质智能录播系统,用于各级各类共享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专业资源库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资源平台建设等,加快推进学科建设,构建公平开放的、互联互动的、智能高效的智慧课堂教学环境。”该校还建立了网上学习平台,引进“英语人人通”学习系统,为全县中小学开设第二学习课堂,使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进一步扩大。
    “孩子们特别积极,对于小学生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块神奇的土地,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的空间。”谈起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实小城南校区校长陈志刚兴奋地说,“基于信息化手段,优质资源覆盖面得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区域、校际差距。相距千里的学校能共同触摸同一堂课的脉搏,彼此贴得更近、更紧。这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魅力所在。”
    在2015年市“智慧校园”创建中,建湖县上冈高中、城南实验初中和实验小学北校区榜上有名,评估综合得分列全市上游水平。全县涌现出了上冈高中“校园一卡通”工程、实验小学的“电子书包”工程和二实小的“电脑老师教书法”等多个建设应用优秀案例。这些典型案例不仅促进了所在学校的校园智慧化进程,还在面上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辐射,加快了全县中小学智慧校园的整体建设步伐。上冈高中、城南初中教育集团城南校区、实小教育集团北校区三所学校创建成首批市“智慧校园”。
    强化管理,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队伍素养
    建湖县完善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将设备的运用情况纳入学校目标考核,推行“局领导包片、局机关科室包校”和“督查通报”制度,促使学校做到管理科学规范化、使用常态高效化。


    教师的智慧教学能力结构包括智慧技术应用能力、智慧教学设计能力、智慧课堂把控能力、智慧资源整合能力、跨区域互动授课能力、智慧教学评价能力等。“教师的智慧不在于教,而在于让学生智慧地学。我们重视对教育信息化‘三支队伍’的业务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开展电子白板培训、课件制作培训、网络培训等活动,不断加强电教、教师及管理维护‘三支队伍’建设,初步达到‘领导懂、骨干精、全员会’的目的,基本实现‘堂堂用’的目标。近两年,在全系统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培训覆盖率达100%。”彭光红透露。
    除此之外,全县大力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共有2159名教师报名参加,网上晒课1766节。同时定期组织开展电教论文、多媒体课件、电教课、课题研究、优秀教学设计等评选活动。加强学校上传资源的质量和交流共享,保证资源的下载和评论量。
    整合资源,努力提升教育信息化工作内涵
    在强化硬件投入的同时,建湖县按照“科学规划,协作开发,有序引进,有机整合,有效利用”的原则,科学整合网络资源。
    一是用好各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资源。立足建湖、面向全省,用好省、市、县各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合作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着力建设学科齐全、具有建湖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库,并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进社区、进家庭,为社会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创新培训方式,积极开展菜单式网络培训。
    二是盘活教师、学生、家长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校讯通、微信、QQ等为载体,运用先进的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讯技术,充分融合电脑、手机、电视三种应用方式,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相关信息资源整合、集成和全面数字化。教师和家长第一时间分享学生的学情表现,相关信息公开透明,更容易建立健康和谐的家校关系,共同帮助学生成长。
    三是形成教育教学资源更新长效机制。建立先进的电子备课系统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完善优质教育资源质量检测和评价制度。截至去年年底,全县中小学教师已上传教学资源51092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访问次数近百万人次。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教育真正进入了一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伟大变革之中。它热切地“拥抱”着教育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行业,创造了跨时空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使知识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虽然我县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彭光红表示,下一步,建湖县将紧紧围绕“规划引领、统筹安排、巩固成果、突出应用”的方针,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进一步丰富资源平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与管理中的深度应用,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推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着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水平,更好地服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建湖智慧教育体系,不断推动建湖县教育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