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版: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0期 总第5340期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0期  下一期
“四学模式”:让儿童站在体育课堂的正中央
来源: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作者:何文涛 发布日期:2016-12-19 13:17:28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强身健体,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就小学而言,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变革课堂,让课堂真正拥有育人功效,让学习真正发生,引领学生健康向上地生长,这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命题和实践的方向。纵观当下小学体育教学,“重体育技能模仿,忽视体育概念揭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导致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异化现象。基于此,常州市清英外国语学校体育组积极实践,勇于改革,结合学校课改大背景,融入“易课”理念,将“四学模式”有效地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程,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成长。
一、独学:以“热身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
所谓“独学”,就是指向于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在体育课堂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全体活动、群体行动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生长,忽视学生在技能掌握过程中的兴趣取向和承受能力,故而忽略了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教学意识。而“独学”,恰到好处地改变了这一现状,在“热身活动”中,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达成课前的预热,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并进行有效指导,真正关注课堂的生长点,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导向。
二、对学:以“互助活动”增进双方的互动兴趣
所谓“对学”,就是指相邻的两个学生之间,结成合作对子,相互融入活动。在学习行为展开时,教师提供并出示相关的活动指导,仅是有效的要点提醒,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指导”中,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合力”,完成该项活动教学任务,达成相关的教学目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结对子”的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促进彼此之间的融合程度,从而考察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增进学生的互动兴趣。
三、组学:以“合作探究”促进团队的协作精神
所谓“组学”,就是以5~6人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学习形式,这也是平时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小组分配比率。在“结对子”的基础上,合并“同类项”(自由组合),强调在活动中相互配合,抱团生长。同时,对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数字编号,每一个编号具有相应的责任要求,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由组长具体负责,对活动任务进行有效分解。教师在检测活动开展情况的时候,可以通过报号码进行“抽样”检查,通过事先的号码编排,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拥有具体的分工,而每一项分工又对应数字号码,这样让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活动之中,而并非成为一个人“表演展示”,更好地促进团队的协助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作探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员。
四、群学:以“全员共展”提升班级的学习品质
所谓“群学”,就是指“整班学习”,属于大集体活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一般由教师负责具体操作,展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针对特定的活动任务展开集体性的交流、展示、评价。群学,相对于其他学习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虽然是教师主导,但是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真正的“主导力量”在于学生,所以教师更为侧重的是“导”,在确立大方向的基础上,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发行动。当然这一环节既侧重于活动训练点的传授,同时也不忽视对技能要义的讲解,而“传授”和“讲解”都应该是学生的自然流入,是在教师“导”的过程中的自然生成。所以,群学在群体活动中,不仅仅展示群体的智慧力量,同时透过群体,教学活动也关照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我们中的我”和“我中的我们”的双向意义追寻。
“四学模式”的开展,真正让体育课堂实现高效的价值驱动,使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生长的主旋律,在重视传授身体运动的价值、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帮助每一个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对运动概念认知、健康锻炼价值、运动技能习得具备深入的知解,也为促进其健康、多元、主动参与体育健康锻炼提供保障,真正实现“健康第一,多元生长”的教学理念。当然,随着学习程度和方式的层层推进,学生对于“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了怎么用”都有进一步的了解,真正引导学生在课堂体验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向融合,情感与态度的健康生成,习惯与能力的多维促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