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E教湖南•E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7期 总第5668期 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7期  下一期
小学“智慧校园”应用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沙市芙蓉区育才第三小学 龙思宇 发布日期:2018-11-02 13:57:40

龙思宇   长沙市芙蓉区育才第三小学信息中心主任。曾担任湖南省小学信息教材编审组成员,湖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评审专家组成员、裁判,省级资源评审专家库专家,长沙市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讲师。曾荣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优秀教研工作者称号;芙蓉区区级优秀教研管理者、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信息教师、先进个人。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是在物联网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和大数据平台的具体实践。“智慧校园”是以原有“数字校园”为基础,以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为重点的一种校园新模式,旨在让校园更加智能、教育更具智慧。
 

目前,“智慧校园”主要包括面向个性化教学的“智慧课堂”和面向优化工作流程的“智慧办公”两个研究领域。“智慧课堂”以普及“移动学习终端”为基础,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重点,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智慧办公”以研发“岗位助手”为基础,以规范和优化办公流程为途径,旨在提高办公效率、减轻教师负担。
 

一、创新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从2015年起,长沙市芙蓉区育才第三小学开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利用微课等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开展翻转课堂的尝试,实现个性化学习。学校自主研发微课课例,现已覆盖各个年级的主课,并积极参与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课例活动。
 

在课前,教师根据学情数据,适时推出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音频作业、视频作业等,完成个性化的前测数据,实现网络共享与互评。在课中,集中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利用“抽签器”让每个学生都集中注意力,准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觉得这样的方式更加公平,同时也带动了班级的潜能生。“加分器”能够进行及时快捷的网上加分和长期的累积评价,及时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计时器”可以让课堂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不会因为某个环节或者某一学生而扰乱教学计划和课堂节奏,让学生更有时间观念,知道在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
 

在评价系统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自主学习三个维度进行长效记录,形成整体评价数据,自动形成成长计划单,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
 

二、发展项目,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的发展与运用
 

我校自主设计研发了“晨午检”平台,该平台从2014年应用至今。在做好学生出勤工作的同时,系统收集了学生个人出勤数据,得到了省、市卫生疾控中心的高度肯定。学校致力于逐步完善本平台,为学生个性大数据的收集提供有力支撑。
 

在学生综合评价方面,学校实施的“礼、乐、敏、达”电子卡获得教师、学生、家长的好评。以校训衍生出学生在校多维度的表现评价机制,获得相应的卡片并累计,家长可利用移动终端扫描进入学生电子“成长银行”中。本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自律、教师乐教、家长乐享的局面。在对养成教育提供便捷途径的同时,更给予教育正能量的支撑。


学校研发和试运行的“植物领养系统”集植物百科、认领信息、养殖信息、维护信息、宣传信息于一体。可利用微信进行扫码查看,还可实现分享到“朋友圈”等推广功能,在达到礼仪德育教育的同时,进行大数据的查看和分析。
 

三、校务管理,移动终端+平台运作
 

学校致力于校务信息化,设有360企业版、校园网络直播电视台、内部文件服务平台、网络资源平台等,为“智慧校园”奠定了基石。
 

通过自主创新,逐步完善“校务管理OA”系统,该系统将整合学校信息、教职工信息、任课信息、家长学生信息、校园信息、班级信息、报修管理等平台。该平台将系统与微信企业号深度融合,创造性地无缝对接移动办公系统,满足校内多组织间沟通协作、运营管理的需要,如日常工作流程、人员管理、信息采集分析等。每个工作场景,都能用最简洁的流程来实现移动互联,让校职工从传统的复杂流程中释放,将移动互联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日常运营管理中,提升校内外部移动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
 

此外,学校还使用了“教育+”App进行新生学籍采集;网上选课系统实现四十余门社团课的网上报名,达到近两千人的报名无缝高效零误差;建立了信息化的家长学校、家校联系等平台,使沟通变得更加及时、方便、快捷。以上平台均做到了有动作就有记录,所有行为记录收集的大数据资料为今后的学生分析、服务等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保障。
 

四、服务学生,抓时代脉搏实创客教育
 

从2015年底,学校开始进行创客教育并创建了“创客俱乐部”,现已经形成点、线、面的发展模式。同时,学校的“中小学生‘创客教育’实践探索”课题研究项目成为芙蓉区“互联网+幸福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近年来,学校多次开展“创客大观园”、家长“创客开放周”、长沙市“创客开放日”、长沙市信息教师创客培训等活动,初步形成学校全员创客的新局面。
 

五、开拓培训,由专业团队引领以点带面多点联动
 

学校充分调动专业人员的能动性,形成了市、区、校级骨干教师组成的核心团队,带动和引领学校信息化专业发展,担当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
 

各教研组与“好学区”“ 一起作业”“育桥”等多家机构开展常态化的共同学习探究,组建专业团队进入课堂跟踪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成效。通过专家讲座、组内开展小课题研究、课例研讨等方式培养一批实践创新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对融合教学模式的自主探究能力,营造了浓厚的教育信息化学习氛围。
 

六、实施规划,以体系构建“智慧校园”模式发展
 

学校依据“十三五”发展规划,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逐步实现“智慧校园”的新型校园管理、教学、学习新模式。


1.成立“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建设“智慧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德育、校园安全、总务等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指导制订出台建设“智慧校园”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好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作。
 

2.确立学校“智慧校园”发展规划
 

(1)立目标优方案
 

确立三个维度,构建多级递进目标。在学校层面,以 “有教无类、生命成全”为办学理念,通过大数据分析,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在教师层面,建立教师管理和评价系统,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研究,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在学生层面,通过“礼、乐、敏、达”学生智慧评价系统构建“学生成长”的数据档案。以目标达成为导向,适时分解目标项目,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2)契需求实减负
 

围绕减负目标实现“智慧管理”。重新定义学校内部工作流程和运营管理方式,智慧性解决内部消息通知不及时、消息通知成本高、工作审批滞后、管理不规范等难题。运用企业号“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整合考勤、视频监控、火灾应急报警、门禁系统、广播系统、设备报修等组成互相联动的智能安保系统,保障学校正常秩序。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学籍管理、排课系统、选课系统、国资管理、报账系统等,为师生提供高水平的一站式服务,将移动互联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日常运营管理中,提升学校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
 

(3)重应用通融合
 

移动终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实现“翻转课堂”及个性化学习等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学校鼓励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的数字资源、网络作业、网络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开展自主学习,教师提供在线辅导,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支持,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促进教与学的方式变革,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智慧校园”系统能为教师、家长、学生互动提供支撑。学校移动化课程管理平台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点点滴滴,云端存储永不丢失;学校开办的家长在线学堂,促使家长掌握更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
 

(4)瞻前沿享“智慧”
 

学校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变革创新评价方式,为科学评价提供支撑。通过全面采集过程数据,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结果,提升评估价值,从经验型评价走向科学数据分析,实现高品质的“智慧教育”。
 

(5)抓自研正评价
 

学校致力于自主研发,将一线经验精练成实用项目,立足减负和提质,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学校先后自筹经费研发教学随机检测系统、“晨午检”平台、校务管理平台、“校园OA”系统等。学校还将在此基础上加大自主经费的投入力度,开发智能人影交互课件、校园育林系统、微智校园、微学习平台、学生评价系统等。
 

利用大数据收集师生数据,从而更好地进行评价,从主观评价到制度评价,从标准评价到智慧评价,最后达成实时的自主评价。更加公平公正的评价不光应用在学生,对教师的考核奖惩也提供支持,使得教师的评价更加客观智慧,做到工作进度查询、提醒、奖惩透明公开。
 

七、应用方案,分阶段实施“智慧校园”的建设
 

“智慧校园”以校园信息智能化为核心目标,围绕信息采集与传输智能化、信息处理与控制智能化、信息显示与推送智能化而全面展开。


1.智慧管理


依托校务管理、学校信息、校园OA、校园特色、成长档案等子平台,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蓝图。通过多位一体的微信企业号集成各应用平台并形成统一标准,尊重各系统的个性化特色,逐步完善各子系统潜在功能,形成子系统间的融合体系。打通教育涵盖的家庭、学校、学生多个圈体,形成不同用户角色的服务(学生、教师、行政管理等),将基于数据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各个领域,实现参与人员的协同融合,各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协作体。
 

2.智慧课堂
 

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作业评价、成果展示、核心知识点、教学手段评价、资源应用测评、教学互动工具等为手段推进“幸福”课堂的实现和提升。
 

模块化的教学素材,交互式的智能课件为教师减负,帮助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情境化的教学、游戏化的学习体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大数据的科学分析,助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积极参与省、市、区教育信息化培训,开展教育信息化国培计划系列课程培训。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方案“把脉”、培训指导等工作。
 

与公司共同研发,争取以课题推进,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打造示范课例研讨、上门服务等方式。做到减负为核心,融合为基础,智慧为目标。体验“智慧校园”的快捷、齐全、先进,深切感受教育信息化的无穷魅力。
 

(1)与深圳“好学区”共研,以专业团队进行教师和校本培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能力,为实现“智慧课堂”奠基。
 

(2)与微智校园共建学校的
 

“智慧办公”。以移动终端为依托,发挥其便捷性和互联性,并逐步完善各功能模块的搭建,形成微信企业号平台下的各子系统,打造学校形象窗口和互联协作体。
 

(3)聘请区、市、省级专家团队,以学科、部门形式进行校本培训的落实。


3.智慧学习
 

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在相关区域“教育云平台”上开通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通过网络将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并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以电子书包、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为载体,帮助学生灵活利用基于统一教育资源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通过电子教材阅读、课堂笔记、课件下载和信息订阅、教学视频点播、作业下载和提交、辅导答疑、考勤信息和成绩查询、学习工具等功能,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个性化学习。
 

“智慧校园”因涉及“智慧课堂”和“智慧办公”两大领域,对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学校除了制订相应的培训培养计划,让每一名师生均能跟上信息化的步伐之外,还要通过外聘、引进、培训、学习等多种方式确保“智慧校园”相关应用的人才资源,着手打造校级专家团队。学校以“智慧校园”工作的持续发展,促进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的飞跃。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