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寄宿制学校食育课之我见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商丘市民权县实验中学 吴协涛 发布日期:2018-11-02 15:03:08 |
一、食育课的含义界定
二、食育课的现实急迫性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倡导“一二三四五”:一是指每天喝一袋牛奶,二是指250克碳水化合物,三是指三份高蛋白,四是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是指500克蔬菜和水果。可是笔者追踪一个班学生一周的食谱,发现远远达不到要求。存在问题如下。 其一:品种单一。张同学除周二早饭、晚饭是泡面和饼之外,其余所有早饭均为肉夹馍,午饭均为米饭加土豆,晚饭继续是肉夹馍。 其二:率性而为。李同学胡辣汤、方便面、土豆粉、米线、麻辣烫、酸辣粉、米饭无所不吃,冰红茶、酸奶、芬达等无所不喝。 其三:缺斤短两。曹同学近一周的早、午饭均是一张鸡蛋饼,晚饭是方便面加零食;郭同学一周有三顿晚饭没吃,三顿早饭仅仅一碗粥了事,不要说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就是吃出饱腹感都有困难。 其四:饮食混乱。翻开秦同学的食谱,满眼是薯片、方便面、奶茶、辣条、雪碧等;陈同学用面包、矿泉水代替了主食;魏同学周二午饭为一包方便面、一包薯片、一包肉食和一瓶水。 其五:不吃早饭。全班二十人有不吃早饭现象。 三、食育课的提升瓶颈 1.饮食安全教育意识有待提升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拥有健康的身体比拥有辉煌的人生更重要,青少年时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引发成年后各种疾病的元凶。提升饮食安全教育意识是有效开展食育课的第一要务。
寄宿制学校的食育课要想脚踏实地开设好,必须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做好食育课教材研发编订工作,学生们需要系统了解饮食安全教育知识。 3.专业化的食育课师资队伍期待组建 众多学校的食育课教师是由班主任或生物教师、体育教师等兼任的,这些教师所学专业往往不是营养学专业,北京只有50%的学校配备有营养师,全国在册营养师不过三四千人,按照日本每300人配备1名营养师标准,我国缺少400万名营养师!组建专业化的食育课师资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4.急需确立科学合理的食育课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有效评价是激励师生上好食育课的保障,让食育课真正走进寄宿制学校饮食安全教育管理环节中去,最大限度发挥应有的功效。 四、寄宿制学校食育课程设置策略之探究 1.食育课程走进师生视线
2.食育拓展延伸之健康感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食育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所有理论知识,最终都要指导他们的生活:“食育本身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生活。”为此,我们利用学校超市、餐厅等现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食育拓展训练,模拟购物、点餐等场景,考查学生对健康均衡饮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会辨认食品标签9项内容,强化学生对三无产品的认识,让食育课程和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餐饮生活息息相关,有效提升广大青少年对饮食安全的准确理解水平,彻底改变单一、过量、随意的饮食习惯,真正理解“育人”之“育”字在生物学上的内涵。 3.食育制度培养师生对均衡营养的兴趣 食育课作为我校开设的新型课程,需要大量营养学、食品安全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经验来支撑。我校一线教师工作量大,如果没有相应的督导和激励机制,很难发挥食育课的作用。为此,我校制订各班食育课评价策略,如组织食育课的赛课活动、食育主题演讲会、“谁动了你的奶酪”食谱大追踪等活动,并适时把食育课和班级积分管理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此文系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第四批培养人选课题研究成果)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