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策略提升写字教学效益 创设多元情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多种手段帮助后进生提高写作水平
互动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198期 总第4041期 2010年09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98期  下一期
创设多元情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来源:仪征市胥浦中心小学 作者:吴井芳 发布日期:2010-09-09 08:23:22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但当他们对数学发生兴趣时就会“其乐无穷”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在教学中,笔者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导”境,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导向,创设愉悦的导入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会刺激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的能动性。
     在教学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刚上课,笔者提出了一个让同学们感到奇怪的问题:一个小朋友,他刚满十二岁,却只过了三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很想揭开这个秘密,思维也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时教师抓住学生渴求知识的迫切心理,组织教学,调动了他们高昂的学习情绪。
     二、质“疑”境,激发兴趣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会引起思考,才会引发新的火花。因此,课堂上笔者尽可能给学生多点时间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米和厘米》的进率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1=100,正确吗?全班学生没有一个人认为是正确的。笔者让学生思考怎样使等式正确。学生觉得十分好奇,叽叽喳喳讨论一番后,没有想到任何办法。见时机成熟,笔者提醒学生“拿出米尺,想想能找到答案吗”。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虽然这只是很小的一个教学片断,但是如果直接按教材上的方式,让学生“在米尺上看一看,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肯定兴致不高。因而,这样的设疑激趣,既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中。
     三、布“动”境,促进兴趣
     动手实践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它能促进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即眼要看,耳要听,手要做,脑要思考,口要表达。它形象直观,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便于理解。因此教学活动中尽肯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
    在教学“可能性”时,为了让学生体验“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的含义,笔者分三种情况摆放不同的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轮流摸袋中的球,比较结果,观察情况,并在小组内交流摸球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汇报:如果袋子里全是红球,在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如果袋子里没有红球,在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红球,如果袋子里既有红球又有黄球,在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四、造“议”境,增强兴趣
     学生学习过程中,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学习状态时,教师就要制造“议”境,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学生在讨论中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生成新的知识,从而解决问题。
     教学下面一道题:一个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大部分学生说要15分钟,而少部分学生却说仍是3分钟。在学生争执时笔者没有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互相讨论,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要联系实际,细致考虑。问题结果的出乎意料,很好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竞”境,巩固兴趣
     根据学生好强好胜的特点,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的枯燥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乘、除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在练习中笔者就经常以“抢答”“夺红旗”“接龙比赛”“找朋友”“争冠军”等形式练习。这些灵活有趣的竞赛形式,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创设多元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整体教学之乐。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教的效率和学的兴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