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打造精彩课堂 细节入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阅读教学也要有“个性”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1期 总第4081期 2010年11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1期  下一期
以“生”为本打造精彩课堂
来源:南京市西善桥小学 作者:胡俊 发布日期:2010-11-09 09:24:56

     “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为学生打好文化的底子,这是语文课堂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诗意、智慧、灵动,让语文情智交融,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精神享受、诗意栖居、走向智慧的过程,为学生垫好精神生命的底子。”这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教师应该如何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有效扎实地开展教学呢?
     一、挖掘文本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文本
     教师要想组织好课堂教学,首先应深入研读文本,再凭借自己广泛的阅读和丰厚的积淀、修养,对文本作准确、深刻、独到的解读。例如,在教学《爱因斯坦与小姑娘》这一课时,我首先理出了课文线索——三次相遇,然后抓住人物外貌展开解读。通过读,让学生体会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无暇顾及自己的穿戴的科研精神。再通过前后外貌的对比,多问几个为什么,体会出科学家谦虚好学、平易近人的品质。为了进一步了解爱因斯坦,我又补充了爱因斯坦的其他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
     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一)关注学生生活,精心选择和组织授课的内容
     教师对于教材要有深刻独到的解读,凭借文本资源,结合高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体味语言文字中蕴涵的丰富情感,揣摩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妙。教师应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出发,精心选择、组合、优化教学内容。选择组合的语文材料要有利于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发展学生健全人格,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做到教学材料的最新化,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二)抓住课内、课外教学资源与学生情感的结合点
     学生所习得的任何知识及从中受到的情感熏陶,一定是在这些教学资源唤醒和丰富了学生内部需要的基础上完成的。比如,教师在教《夹竹桃》一课时,先问学生:如果是你写这种植物,你会从哪几方面描写?学生思维活跃,纷纷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汇报给教师。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看课文,看看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的,学生兴致勃勃,很快便进入了角色。这样的设计既给了学生自我实践和创新的空间,又与课文密切配合,更能让学生融入课文之中,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心灵得到了净化。
     (三)徜徉于语言文字之中,多方位、多角度体验
     多年来语文课一直提倡开放性教学,诸如愉快教学法、快乐学习法、体验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无一不是抓住情感这个切入点。在教学《三亚落日》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再引导他们看录像片,欣赏落日的美景;然后闭上眼睛听范读,在脑海中展开联想;接着通过口头表述训练表达能力;回头再读课文,感悟作者描写的精妙,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向往之情,最后积累文字,内化语言。
     (四)创设开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活跃起来
     这活跃包括思维活跃、情绪活跃、语言活跃、动作活跃等等。现在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机智灵活的品质。教师只有让学生全面地动起来,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当然,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有很强的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要能收放自如。这要做好学生的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三、让学生在求新求异中发展个性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结果,而忽视结果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受到限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欠佳,长此以往,学生对待学习就没有了兴趣,更加失去了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探索和发现的机会,要找准让学生探索学习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探索。教师要把探索性学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探索性学习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特色。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教师要从传播和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语文课堂中要创造性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各种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拓宽思路、施展才华。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