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江苏•智慧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11期 总第6026期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11期  下一期
镇江市中华路小学:以人为本 应用为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06-21 09:05:12

创建于1928年的镇江市中华路小学,始终秉持“修己惠人,力行达仁”的办学理念,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在智慧校园创建过程中,学校围绕“以人为本,应用为上”的宗旨,更新现代化实施设备,做到每台装备有人管有人用,直接服务教师与学生,实现了电脑配置超省标,电子班牌全覆盖,光纤、无线网络、电视直播班班通,液晶显示屏、交互式一体机班班有,未来教室一键式录播,动漫创客室创意作品周周有,平板电脑人人会,新增超星阅读机生生爱的目标。2017年学校高分通过了镇江市首批智慧校园创建验收,2019年被认定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一、突出“依靠人”,核心团队支撑智慧创建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信息教师和各学科骨干教师为骨干成员的“中华e+”核心团队,通过团队开路、骨干引领、辐射带动的方式,引领全体教师在实训中学习、掌握自动录播、解铃笔记、大小屏互动等新技术,迅速从“新手”成长为“老手”,不断提高教师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二、突出“为了人”,师生发展引领特色创建


1.智慧环境下“未来课堂”特色教学 


2017—2020年,学校以省级信息课题“着眼未来·技术融合——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行动研究”为抓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未来教室成功举办市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讨课六节:语文学科着力于解铃笔记功能的使用,课上纸笔互动助力师生教与学;数学学科着力于平板电脑的使用,借助云课堂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英语学科运用答题宝工具增进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术学科利用大小屏的切换功能直观互评,同时运用奇奕画王软件,融合传统的美术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智慧平台下V屏特色管理


学校以V屏为依托,通过V校平台将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服务融合在一起。尤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利用电子V屏对学生进行智慧评价,建立了最美班级、中华之星、单项表彰三个层面的评价体系,教师通过V校平台既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点对点地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也可以在PC端对学生进行批量评价,最终借助大数据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依托电子V屏,开发诗词资源库


作为国家级“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学校积极开发诗词歌赋课程,借助V校平台建立V屏诗词资源库,按年段每周向学生推送诗词资源。学生使用电子班牌,可随时在手机上浏览诵读。教育资源与智慧平台的完美融合,促进了学校诗教特色的发展。


智慧校园创建以来,学校师生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普遍提高:1名教师获江苏省首届智慧课堂创新教学大赛一等奖,近10名教师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教育部、省级优课;近50名学生在全国、省、市机器人比赛、电脑制作等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其中1人获全国网页制作一等奖。


“中华e+:人为本,用为上”,让这所有着丰富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名校尽显智慧,并焕发着新时代气息。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中华路小学将继续坚持“人为本,用为上”的原则,向着更高一步的目标前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