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11期 总第6026期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11期  下一期
为学生习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成亚英 发布日期:2021-06-21 09:17:00

很多人一定还记得,某省对某年的高考作文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写的都是在失去双亲的困境下依然顽强拼搏,最终战胜逆境的故事。即使在平常的学生作文中,也不乏内容相似的文章:一碰到写好人好事,就是同班同学呕吐,某某帮着打扫;一碰到写亲情,就是自己生病了,父母半夜送医院并整夜陪伴;一碰到写教师,就是教师带病坚持上课……这种种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的文章不胜枚举,为我们承担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师者敲响了警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们缺乏想象力,尤其缺乏创造性想象力。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习作要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能写想象作文。”因此在小学阶段,习作教学更应该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为学生习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积累表象——铺垫想象 


记忆表象是保存在人大脑中的过去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要让学生去想象,就一定要让学生积累记忆表象,也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构建出一个丰富的习作原料库。就如生产服装需要有面料一样,写文章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得有原料,而生活恰恰是想象的源头活水。


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但一遇到写作文,学生们就觉得无事可写。其实并不是他们没有经历过,只是他们没有发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就在他们的生活中。如马路上出了车祸,许多学生会驻足观望,凑个热闹,但如果他们能从受伤害者的角度去思考,或者从肇事者的角度去思索,又或者从交通安全的角度去思量,那么他们一定就有东西可写了。


由此可见,发现生活是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引导学生用心发现生活、用情描绘生活。 


2.激励学生参与生活 


没有参与充盈的生活,何谈丰富的想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生活,真切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酸甜苦辣的独特滋味,喜怒哀乐的真实情感,悲欢离合的不同经历,皆是习作的源泉。如父母不在家时自己当一回家,体验大人的辛劳;仔细观察家门口的花花草草,有空侍弄一下;星期天早上自己起来做顿早饭……只有不断接触真实的生活,才能写出充满想象力的习作。


二、广辟途径——培养想象 


1.利用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文本,我们会发现其中巨大的想象空间。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为例:课堂上,教师配乐读诗,引导学生感受梦之美,让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一位学生说,“从‘路边的野花,开了’感受到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另一个学生说,“从‘河边的柳树,绿了’感受到春天万物生长,一片生机勃勃”。教师适时出示课件“路边的野花”“河边的柳树”,让学生欣赏,并接着提问:“那脚尖划过的地方还会有什么?”学生用丰富合理的想象、生动优美的语言,编织出一个又一个彩色的梦境。


2.见物抒情


让学生从家里找一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引发他们对物的思索。“你能说说为什么最喜欢它吗?它让你想到了什么?”也可以随手拿一本书,让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有学生说想到了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学生说想到了许多为这本书付出劳动的人——造纸的、印刷的、排版的、搬运的……一本普普通通的书,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与汗水;还有学生说想到了这么厚一本书得用多少木浆作为原料,得砍伐多少树木啊!


3.展开续写


续写是指根据提供的情节和条件,顺着思路,发挥想象进行延伸写作。如可以续写语文教材中的故事,可以续写课外书上觉得不满意的故事,也可以续写看过的电视、电影,等等。 


4.多点假设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话题:假如我有画家的笔;假如我有音乐家的耳朵;假如没有杂交水稻……还可以利用图像、影视、声音或计算机软件等多媒体来辅助教学,通过实物演示、情境再现、音乐烘托、模拟表演等让学生快速感知形象,积极进入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创造想象中。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大幅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个性、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注重个性——发展想象 


1.注重教师个性的发展 


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发展有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可以说,教师的个性是学生思维之舟遨游想象之海的风帆。 


2.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语言学家吕叔湘老先生曾指出:“有的题目出得太死,有的题目出得太活,有的题目出得太深,有的题目出得太浅。”从中可以看出,作文命题太死板,就没有给学生提供有利而广阔的空间,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就得不到发展。所以教师不能一味强制学生写不感兴趣的东西,学生一旦被扼杀想象力,习作也将成为“不甜的瓜”。有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们的语言便会像一泓清泉那样冒出来,驰骋在想象的王国里,个性得以张扬。 


四、教师之爱——维持想象 


科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把小猴子分为两组,一组与母猴一起生活,另一组离开母猴独自生活,最终得出结论:得到母爱的小猴能力提高,缺乏母爱的小猴能力降低。德国学者也曾以孤儿为对象展开研究,让智力较低的妇女来养育智力落后的孤儿,结果发现孤儿的智力平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从中可以发现,只要有爱的滋润,哪怕缺少了智力的刺激,同样也能促进智力水平显著提高。对学生来说也同样,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心里盛满快乐,思维就会变得更加灵活,想象力也可以得到开发。 


此外,当学生习作想象不够合理时,教师不应打击他们,而要积极鼓励。教师的激励性话语和充满爱的语言能给予学生信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把他们的想象往更趋合理的方向引导。


总之,缺乏了丰富活跃的想象,学生写作文时便会无从下笔、内容空洞,读来枯燥乏味、缺乏活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设法去打开学生奇妙的内心世界,用想象激发出他们的习作热情,从而写出个性化的习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