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教学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11期 总第6026期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11期  下一期
思维,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陆文霞 发布日期:2021-06-21 09:19:21

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帮助他们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一、“玩”中学:燃起学生思维的热度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学习数学,很多时候需要借助直观形象才能更好地感知,比如用小棒摆一摆、用小圆片分一分、用钟面拨一拨、用彩笔圈一圈、迈开脚走一走等,化静态的教材为动态的体验,帮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为了丰富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的感性认识,新知教学前,教师布置了课外实践活动: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室外走一走,量一量,感受“1000米有多长”。


说来也巧,数学课前一堂课是体育课,活动内容是“跑”。“能否打破学科的壁垒,将体育与数学巧妙结合,让学生在‘玩’中丰富对1000米的感受呢?”这个想法得到了体育教师的支持。


体育课上,学生一边兴致勃勃地学习跑的运动技能,一边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积累着“1000米有多长”的数学认知。量一量、走一走、跑一跑、估一估,学生在丰富的场域中体验、感悟、思考、探索。数学课上,学生争相交流,相互补充,思维不断碰撞,认识不断丰满。


学生1:昨天早上我特意让爸爸开启了“咕咚运动”App,我们一起步行去学校,大约有1500米。
学生2:我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先量出了一步的长度大约是50厘米,我想1000米大约要走2000步。妈妈用“微信运动”帮我记步数。哇!原来1000米有这么长。


学生3:吃过晚饭,我和妈妈一起去散步,以正常速度走1000米大约用了16分钟。


学生4:学校的田径场一圈是300米,3圈是900米,3圈再加一条100米的跑道长就是1000米。


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滔滔不绝,交流不断继续……


整个体验、交流过程,教师更多的是在倾听,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必要的补充、适时的引导、合理的归纳和校正。


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中,学习热情被点燃,课堂成为学生思维驰骋的“运动场”,“1000米有多长”的数学问题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生活,体验越来越清晰。


二、“研”中学:彰显学生思维的厚度


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能力与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活泼地经历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呢?以“7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段为例,教师坚持儿童立场,让课堂产生学生的思想。


1.新课引入,激活思维


教师出示乘法口诀城堡:“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熟悉的乘法口诀城堡,城堡里住着1、2、3、4、5、6的乘法口诀,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复习1~6的乘法口诀)


随后,教师欣喜地告诉学生:“今天,乘法口诀城堡有一批新客人要入驻,猜猜一共有几位新客人?可能是谁呢?你是怎么想的?”


亲切的话语,充满趣味的场景,巧妙地蕴含着即将研究的新内容,且有效调动了学生原有的认知,激起了学生主动研究“7的乘法口诀”的愿望,思维的闸门被开启,很多学生跃跃欲试。


2.新知探究,智慧的学习场


“老师先不教,你有信心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研究‘7的乘法口诀’吗?积极参与,勇敢尝试,相信人人都会有所发现。”同时出示研学单,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积极探究。


全班交流时,学生会思考、愿表达,积极性很高,听课教师为交流分享中不断涌现的新想法、新创意点赞!教师智慧的点拨,更是点燃了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在教师看来,学生的每一个发现都是一个值得欣赏的“作品”,尊重、悦纳、激励,课堂始终流淌着学生的思想。


巩固环节,小青蛙(跳数格游戏)来了,七星瓢虫来了,七巧板来了,七言绝句等隐含着“7的乘法口诀”的百科知识都来了,学生在知识信息加工、乘法口诀的本质把握与灵活运用等方面也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三、“话”中学:感受学生思维的跳动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与外界对话,通过交流分享,实现与他人的思维碰撞。同时,充分的语言表达也有助于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动态,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首先,教师要提高认识,重视思维表达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表达的氛围,使学生有愿说的欲望、敢说的勇气。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与质疑,踊跃交流,不仅仅是同学之间,还可以与教师、家长积极探讨。其次,教师要传授基本的表达技巧,进行数学表达范式的指导,指导学生用完整的、有序的、连贯的语言将内在的思维活动通过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


数学表达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可以交流从学习场景中获得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或者对数学概念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可以陈述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或者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思路方法;可以谈谈数学活动的准备、活动方案的设计;可以分享学习的所获所得,也可以说说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困惑;可以展示解决问题的结果,也可以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等等。学生的表达越充分,思维就越开阔,就越有利于教师准确解读学生的思维轨迹。只有抓准学生思维的脉搏,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才能更加有的放矢,更加优质高效。


发展学生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将此作为数学教学的本真追求,坚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舞台,让有意义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