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E教湖南•教研园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11期 总第6026期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11期  下一期
关于小学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语文教学的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富平 发布日期:2021-06-21 09:33:55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损伤或智力发展缓慢造成语言发展迟缓,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面对这一特殊的教学群体,教师可从选择合适的教材、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和伙伴助学、尝试个别辅导、争取家长配合等方面帮助他们进行语文学习。


一、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特点


1.言语发生较晚,口头表达能力较差


儿童语言能力与智力损伤程度有关,相比正常儿童,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日常生活中,这类儿童经常会重复说某一词句,不能流利、准确地描述一件事情或表达自己的意愿。


2.发音不准口齿不清,纠正难度比较大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存在发音不准的现象。不同个体有不同的错误,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认知能力。有的把“哥哥”发成“的的”,有的把“瓜”发成“巴”,也有的把“瓜”发成“哇”。教师纠正错误发音的难度较大。


3.词汇贫乏,抽象词积累少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对词义的理解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对形象性词汇积累较多,对抽象性词汇积累特别少,积累量与理解程度成正比。


4.语法简单,说话多说短句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一般能进行日常语言交流,但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或答非所问,不能准确、完整地描述一件事情的状况;说话时爱说短句,不能说长句;能够背诵课文片段或古诗词,有一定的模仿和刻板记忆能力。


二、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的语文教学策略


对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化语文教学,教师应先从知识接受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然后与家长、医护人员等交流后再进行综合评价,遵循补偿性教育和特长发展相结合的理念,为学生设定合适的长期、短期发展目标,制订个别化教育教学方案,持续实施跟踪教学,最终帮助学生进步。


1.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促学生语言发展


智力障碍儿童身边的人要尽量为他们提供说话的机会,鼓励他们敢于说话。与他们交流时,要使用普通话,尽量做到发音清楚,吐字清晰,为他们提供可模仿的语言榜样。


2.结合生活实践活动,让语文融入日常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大多来自于生活,教学基本目标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具有日常生活所需的语文能力。由此,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发生关系,有效帮助学生在学语文中用语文,在用语文中学语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的病因不同,学习语文的能力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找出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做到一生一案,因材施教。


4.开展班级伙伴助学,鼓励同伴间帮扶


同龄榜样是智力障碍儿童学习的参照物,鼓励班内学生主动与他们交流,既体现了伙伴间的人文关怀,又增进了同学友谊。


5.持续关注语言发展,做到全学科渗透


各个学科都离不开语言交流,教师让学生们在学习中积极表达,重点关注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情况,讲他们听得懂的话,引导他们提问、与同学交流。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钻研教法、大胆创新,将这一工作做实做好。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让每一位智力障碍儿童享受更好的语文教育。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