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此,我总结了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以“严”为出发点
严是学习管理的基础,班主任应该对学生严格管理。一年级学生往往没有纪律意识,这是机会也是挑战,所以我从一开始对他们学习、做事的要求就很严格,并且每一次的批评都真正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让他们经过一两次批评就能真正理解什么事是坚决不可以做的,以此保证批评的效果,不做无效批评。
二、严中有爱
班主任的“严”很重要,但严中也要有爱,如果一味追求严格,学生们会不喜欢你,甚至讨厌你。所以在经历了初期的严格后,我会将尺度稍稍放松,批评时尽量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在生活方面,我会主动关心他们,如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下课有没有喝水,有没有及时上厕所,等等。在这种严而有爱的氛围中,学生会把班主任当成可信任的人。
三、不吝赞美
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表达赞美之情,如画画画得好、手工做得好、卫生打扫得干净等。一个学生得到了夸奖,其他学生也会特别希望得到夸奖,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比学赶超,更多地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但同时,夸奖也要把握度,要看准时机,不能滥用夸奖,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四、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
班级活动、比赛甚至平时做眼保健操、打扫班级卫生时,班主任都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很重要,要积极参与其中,班级拿到的荣誉就是自己的荣誉,这样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去准备。如此便能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自觉的意识,以后开展活动他们也就会积极配合。也有一些学生会因为年龄小、贪玩而控制不住自己,这个时候班主任便可以进行一些督促。当学生主观上开始重视的时候,班主任只要做好辅助工作就行了。
五、班主任要勤快一些
班级建立初期,班主任腿、嘴、手都要勤。腿勤就是要坚持到岗,早读、眼保健操、打扫卫生等要多到场督促,这时候的督促一定是非常严格的,以此让学生养成好习惯。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我对他们提出过这些要求:1.课间要把下节课的课本及学习用具准备好,放在课桌上,再出去玩。2.上课不准随便说话,有问题举手,得到教师的允许再说。3.上课不准随意下座位。4.上课坐直,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5.写字姿势要正确,做到三个“一”。6.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7.课下不追跑打闹,不打架不骂人,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班级同学互相监督。8.爱护教室卫生,每个人桌子底下的纸片自己捡起来,责任到人。
这么多要求,一年级新生还不能够完全适应,需要教师常常提醒。所以班主任的嘴巴要勤快一些,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跟学生进行分析、适时引导。
手勤就是班主任要多进行亲身示范,比如我们班学生刚开始不会扫地,不会擦窗台,不会收拾桌椅等,我都会亲身示范,再看着他们去完成。其实,班主任勤快,学生也会跟着勤快起来,一个班级有几位学生勤快,也会带动别的学生勤快起来。互相感染,班级氛围慢慢就形成了。
六、合理示弱,激发责任感
有时候放下教师的架子,对一些调皮的学生是很有用的。比如订正语文作业,有些学生不好好订正,课后还要我再追着他去订正。此时,除了对他进行批评外,我还会对其示弱,告诉他老师上课很辛苦,已经讲过一遍了,下课再给你讲一遍那得多累呀,你上课不专心,老师就特别伤心。又如对待会说谎的学生,我会告诉他,你这样让老师很失望,再这样下去老师就不喜欢你了,你这样做很对不起老师,以此激起他们的同情心。
其实,班级管理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有很多方法和技巧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在工作中自己摸索总结,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进行调整。班主任需要认真对待班级工作,用心用情,相信辛勤的汗水一定能浇灌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