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高艳 发布日期:2021-07-05 14:41:49 |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信息的多样性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在当今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紧密结合更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学生被信息化教学中鲜活、直观、丰富多彩的文本、图像、声音、视频所吸引,听课效果大大提高,思维不断向外发散,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升华。 但是,在教学中偶尔也会出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得不够紧密或者不够灵活的现象,比如,信息技术的运用偏向形式化,不但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或者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无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因此,怎样创新地用、有效地用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笔者将根据自己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一、找准最佳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了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资源的数量已经非常丰富了,但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数据里进行资源的选择和整合,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同时,如何让更多的优秀资源有效地为教学所用,这需要我们找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首先,一堂课的导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善于设置悬念,引发思考,步步深入,才是有效率的课堂的表现。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学会灵活设计,层层推进,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笔者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的教学导入设计中,先展示了一组我国各处的自然风光,学生们看到美丽的山水都很憧憬,气氛活跃起来,纷纷主动回答问题。在《草船借箭》这一课的导入设计中,笔者先播放了电影《草船借箭》的片段,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感受到了这一故事情节的始末,大大增强了这节课的听课效果。 其次,在带领学生研读课文时,抓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时机也可以锦上添花。在教学《武松打虎》这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武松打虎时的一组动作图,引导学生们找到课文中对应的动作描写,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学生对武松打虎的经过更加清晰,也体会到了《水浒传》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的魅力,从而能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这种精细生动的描写手法。 由此可见,无论是一堂课的导入还是课本的研读,只要把握好运用信息技术的时机,就能为课堂教学增加更多的色彩。 二、设置动态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力和记忆力 所谓动态教学,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灵活多变性为语文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笔者对动态教学有两个方面的心得,其一是在学生学习新字方面,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对识字教学是十分有效的。识字的动态教学包括正确的写字姿势展示、正确的汉字笔顺、正确写字的书法美感。对难写的字,笔者通常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象形字,再利用Flash动画展示象形字到现行简体字的演变过程,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全部感官,使其在识字学习中印象更深刻,书写习惯也会更好。其二是微课的运用。比如,在古诗的学习中,笔者会制作微课,重点在读诗的字正腔圆、感情充沛方面。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可以自行观看微课,感受古诗的情感,还可以锻炼朗读能力,这就是动态教学的意义所在。 总之,在语文学习中动态教学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对名词与实物对应关系的认知,对不同情境的认知、理解和复述,对复杂事物或复杂事件中人的复杂情绪、思想变化过程的认知,对语言、动作、状态与时间发展过程之间关联性的认知。在语文学习方面,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知识自然掌握得更牢固,无需死记硬背,就提高了记忆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独立复述和描写能力也有了提高。 三、利用联动手段,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文化素养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还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理解,因此部分课文节选自我国的古典名著。所谓联动手段就是利用课文发散出的其他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笔者在讲授《猴王出世》这一课时,播放了1986年版的电视剧《西游记》中一些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片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笔者提问学生心目中的超级英雄,学生们争相发言,表示他们现在很崇拜漫威电影中的美国队长、钢铁侠和雷神。但是看过笔者截取的片段后,笔者和学生一起从多方面对比了他们喜欢的英雄,最后得出了孙悟空的过人之处,学生们都很激动,手舞足蹈。现在的学生距离古典名著的创作时代很遥远,所以无法立刻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了这个启发,笔者认识到:在课文的讲述中,有时候需要语文教师把握课文的文化背景,找出与此相关的知识来丰富课文的讲授,比如安排一些戏剧、演讲、读诗会的视频素材,这对学生学习语文基本常识,提高学科审美能力都大有裨益。 此外,本着知识联动的原则,挖掘文章中的留白之处,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学会思考,触类旁通,也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如今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流畅的通信平台,优质的数字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抓住时代的浪潮,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职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最好的语文教学并不是直接把课文上的内容复制粘贴,而是带领学生发掘语文的无限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创新而有效地活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历经所发现的惊喜,体验一字一句的美好,爱上语文这门课程。这样,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就能够明白怎么想、怎么做才能体会语文的意义和价值,并且让这种意义和价值影响自己的生活。如此这般的持续探索,才算是完成了一个语文教学者的本职工作。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教师们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带领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吸收西方优秀文化,从而让华夏五千年的汉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创新,指引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