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江苏▪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14期 总第6058期 2021年09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14期  下一期
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佳佳 发布日期:2021-09-20 13:44:45

微课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整合性、互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新颖且不受时空限制,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观看和学习,极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其自主、自发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合理地运用微课技术,秉承“微”亦有道的原则,全力打造精彩又高效的美术课堂。


一、利用微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好奇心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美术课堂上,良好的新课导入环节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与高效进行。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精心制作一个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主题突出的微视频,巧妙利用微课高质量地导入新课,吸引小学生主动关注,使其对即将学习的美术知识产生浓厚兴趣,顺利呈现新课内容。


在小学美术“城市雕塑”教学中,教师先在微视频中播放一组著名的雕塑作品,包括思想者、自由女神像、大卫人体、断臂的维纳斯、雅典娜神像、罗马母狼铜雕和狮身人面像等,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有哪些雕塑,有什么作用。讨论后小结:城市雕塑是一门纯观赏性的艺术,通过形体给人以直观的美的享受,或宏伟崇高,或宁静沉重,或升腾飞跃。接着,教师播放本地城市雕塑的微视频,设置问题:“大家对视频中哪张城市雕塑图片最感兴趣?”引领学生从功能、风格、造型、色彩、材料及人文内涵等方面分析,并思考:怎样才能设计出既富有艺术感染力,又和建筑、环境相和谐的城市雕塑作品?现实中的城市雕塑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如此,教师利用世界知名雕塑及本城市的雕塑作品,再搭配文字介绍与背景音乐制作而成的微视频引出新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运用微课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


在小学教育阶段,美术是一门极具直观性的艺术类科目,在现实生活中或网络上均有大量的美术素材,这些都是运用情境教学法的优质资源。微课本身具有整合性、灵活性、形象性与生动性等优势,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借助微课创设良好的情境,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课外场景有机整合,制作成生动的微视频,为小学生带来直观、震撼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特殊的课堂情境中产生创作灵感,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开展小学美术“戏曲人物”教学时,教师先播放一段黄梅戏的微视频《天仙配》,提出问题:“这段音乐是什么表现形式?”学生能够轻松猜出是戏曲。接着,教师通过微课播放一段京剧视频《白蛇传》,介绍京剧中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并出示四种戏曲人物图片让学生判断,知道生是男人,旦是女人,净是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丑是滑稽的人物。接着,教师提问:“戏曲人物造型与现代人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发现两者在服饰、妆容和眼神等方面有差异,戏曲人物动作比较夸张等。之后,教师在微课中呈现经典戏曲《武松打虎》中的人物形象,告知学生作者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


上述案例中,学生通过对视频和图片的欣赏、分析、对比,对戏曲艺术产生初步认识,产生利用水墨画表现戏曲人物的创作意识,能够体验京剧的独特魅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采用微课展开练习,指导学生完成创作


美术课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是一个常规又关键的教学环节,还是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与补充,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途径。对此,在微课支持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微课趣味性强的特征,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带领学生及时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为同伴赏析和评价提供时间,实现高效教学。


以小学美术“我设计的船”教学为例,教师先指导学生做浮力小实验,了解船浮在水面的原理,明确练习内容:选择合适材料设计一艘新颖美观且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在练习环节,教师通过微课展示一些造型各异的船,让学生观察不同船的造型与功能,指导他们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做船身。接着,教师在微课视频中播放船的制作流程,展示塑料瓶开口的方法,海绵纸剪贴与组合的各种技巧和方法,每个小组均有一个移动设备可以反复观看。教师出示教具,让学生选择材料在小组合作模式及微课视频辅助下,动手设计和制作一艘小船,确保船可以在水中保持平稳。最后,教师借助微课将各个小组的作品录制下来,一起欣赏和评价。


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微课的优势突出美术练习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自由分析与创作,培养他们对船造型的设计、表现能力,并掌握造船的基本方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主动引入微课,在课前、课中、练习等环节巧妙地运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美术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