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E教湖南▪教研园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14期 总第6058期 2021年09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14期  下一期
运用数形结合 触发思维本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曾香莲 发布日期:2021-09-20 15:19:00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比较大的命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课堂中积极进行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尝试。以执教“打电话”一课为例,我经过反复实践研究,发现数形结合能更好地撬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运用学习成果进行深度思考,触发其思维的本质。


一、数形结合,对比理解,由“表象”渗透到“本质”


“打电话”是新课程五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实践课,主要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紧急救援,如果医生每打一个电话要1分钟,通知到7名护士要用几分钟?


方案1:逐个通知,共用时7分钟。


探究活动二:小组合作,设计更省时的方案,画出最佳方案示意图。


方案2:分组通知。将7名护士分为2组,同时进行,共用时4分钟。


方案3:全员通知,此为最省时的方案,共用时3分钟。


随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示意图,解释说明3分钟通知完所有人的秘密在哪里。


第一次试教时,由于教学语言比较简练,原因输出较笼统,只有极少数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学生小组合作的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后劲不足,未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经过修改,第二次试教时,我将方案3与方案2的示意图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发现为什么方案3比方案2更加省时,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拓展思维。


二、数形结合,探索本质,由“动手”引向“动脑”


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一立场去分析,我们在当前应注意纠正这样一种倾向,即教学中只是注意了学生的“动手”,却忽视了如何促使他们积极地“动脑”。


试教时,我将全员通知的方案探究出来后,要求学生用表格列举出时间与收到通知的总人数。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数字变化找出规律。经过几次试教,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填出数据,只能浮于表面地观察得出: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前一分钟的2倍。


随后我将这个探究活动进行整合,图、数、表合三为一,运用数形结合,使数量之间的联系变得比较直观,以图来辅助学生完成表格,学生的思维在整理中就动起来了。


数学教学有两种层次,一层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另一层是用数学的学科价值去育人。其中的最大学科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对探究资源进行对比优化整合,导向深度理解和探索,就是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尝试,让学生学会思考,就是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