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教江苏▪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15期 总第6063期 2021年10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15期  下一期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晓静 发布日期:2021-10-04 16:03:33

打造信息化教育背景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当及时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挣脱低效教育结构的枷锁,转而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成长需求出发,不断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以便在创建优质预习模式、导入模式和施教模式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充分备课,做好教学准备


备课是教师在教学前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含备学生、备知识等多项内容。教师只有做好充足准备,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然而,在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直接根据以往经验进行备课,以至于备课过程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甚至还有的教师不重视备课活动,只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这样的做法显然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此,教师应在改变自身想法的基础上,主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备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借鉴网络上同行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设计,更加科学精准地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按部就班参与学习活动中逐步提升学习质量,有效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


二、利用微课,优化预习方式


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快地跟上教师的步伐。然而,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的自主预习资源很有限,不是课本就是一些抽象化的辅助材料,这些材料很难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灵动、直观、短小精悍的微课逐渐走进教师的视线,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为学生制作预习视频,使学生在形象化的预习方式中提高预习的实效。微课技术能够为学生呈现灵动、直观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形象化的预习模式下更好地基于自身的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理解和建构,从而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三、趣味导入,激活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导入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可以试想,如果课堂导入的方式抽象、枯燥,学生就很难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学习的欲望。


为了获得理想化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刚走入信息技术课堂时就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应当提高对导入环节的重视,利用信息化资源对导入方式进行优化,以便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迅速聚焦学生的目光。


同时,教师在关注课堂导入设计模式的同时,也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创建游戏活动,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更主动地开始新知的学习。


四、补充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展开的,学生只能简单地从课本上获取知识,无法实现学习内容的外延,以至于在有限的信息技术知识中很难建立起学习兴趣。


而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补充课堂上的学习盲区,达到提升知识积累量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检索网络上的信息,向学生展示现阶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便在延伸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增长学生的见闻,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五、自主检索,发展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渗透,使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也开始尝试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机会,期望学生基于自身的信息素养,完成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知。然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信息技术知识储备量也有限,他们很难真正全面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


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渗透恰当的自主检索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能够让学生在离开课堂后,依旧保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依靠自身的力量不断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信息检索工具后,学生就可以有效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完成自学活动。


总而言之,构建信息化的校园环境能够改变传统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在未来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当继续探索更多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以便在打造完善的教育体系中带给学生更新颖的学习感受,逐步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