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2021学习科学与未来教育前沿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会议主题为“让学习更科学、更快乐、更有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等上百位国内外学习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研究和实践人员、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在本次论坛上在线发言,2000余位观众观看了主论坛和各分论坛的在线直播。
开幕式上,吴颖惠谈到在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学习科学被推到了前沿,成为教育研究者面对的关键问题,教师要把握学习科学理念,丰富实践,改善教学。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合作,共同开展了项目研究和教师培训,并共同组建了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共同体,为海淀区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和学习科学理念理论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教育技术与设计专业教授王淑艳做了题为《如何促进有效学习:一门网络课程的实践》的发言,从当代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出发,以课程“教育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为例,讲解了如何在网络课程中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教学工具、教学指导,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并以教学评价促进学习。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从高阶思维能力的内涵、培养方式以及清华附中的实践探索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价值和意义,并结合科学教育、STEM课题研究、自主社团、普及类课程等教学案例展示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面向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整合的资源和实践探索成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曹培杰论述了如何使未来课堂有技术更有温度。曹培杰指出,在数据驱动的课堂创新趋势下,未来课堂将从关注基础知识转向关注社会情感,从学以致用转向用以致学。在数字技术和以人为本的“有温度”理念的推动下,未来课堂必将呈现全新的样态。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吴砥以《智能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发展与评价》为题,介绍了信息时代、智能时代教师面临的新挑战,论述了发展教师信息素养的时代需要、现实需要和政策要求,对教师信息素养的价值、内涵、评价、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和汇报,从四个层面阐明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路径和实践要求,并指出未来教育“人机共教、人机共育”的发展趋势。
会议最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尚俊杰以《学习科学与游戏化学习视野下的未来教育》为题,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尚俊杰提出,学习是未来教育的关键词。未来教育、未来学校不仅会有全新的形态,同时也会带来新的研究问题。学习科学围绕学习基础机制、学习环境设计和学习分析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研究,能够为未来教育带来更多启示和解决方案,并能有效推动教学实践变革,让学习更科学、更快乐、更有效。
学习科学(Learning Sciences)是国际上近三十年来高速发展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之一。人们希望通过学习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教师的学习科学素养,促进学习科学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让学习更科学、更快乐、更有效。在“双减”背景下,学习科学愈发重要,本次论坛的举办,旨在以此助力“减负增效”,推动教育的深层变革,打造未来美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