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江苏▪名师工作室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22期 总第6104期 2022年01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22期  下一期
无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2-01-10 16:15:28

2021年12月10日,江苏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无锡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召开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调研和考核工作会议(无锡)。


因疫情原因,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召开。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厉浩、资源研发部戴炳康、网络技术部许晓冯,无锡市教育局规划财务处处长助理毛燕等出席会议,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田俊华和江南大学教授蔡慧英等专家以及无锡市首批和第二批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共14位领衔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江苏省电化教育馆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负责人曹鹏主持。


无锡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总结了无锡市14个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整体推进情况。一年来,中心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遴选第二批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发挥网络优势建立研究共同体,认真组织工作室领衔人培训,及时组建QQ群,做好项目上传下达、工作室活动跟踪支撑以及工作室新闻报送、发布,开展跨校、跨市、跨省的交流活动。


厉浩介绍了全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开展情况,对无锡项目的推进予以肯定并提出明确要求,希望工作室深入研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突出名师工作室的专业性和创新性,鼓励名师参与省名师空中课堂的在线答疑和资源开发工作。


毛燕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无锡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并要求各工作室明确任务、强化落实,运用制度、推进工作,加强指导、做好考核。


无锡市14个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涵盖了语文、数学、物理、科学、信息技术等众多学科,各工作室领衔人从团队建设、活动开展、人才培养、成果物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与交流。


2021年,各工作室结合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台等各类网络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教研、交流活动,助力核心教师、成员教师的成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蔡慧英高度评价了无锡市14个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她认为工作室能够规划机制、整合资源、创造环境,产出了成果,培养了人才,应该点赞!对于未来的发展,她指出,工作室应依托平台,继续发挥服务意识,起到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继续加强跨界、跨地域、跨专业等机制的探索;继续融合新技术、新理念,探索创新教学样态。


田俊华指出,要再梳理、再思考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定位,要在教学中发挥引领、解惑作用,在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要提升教育能力。希望后期能够加强工作室特色化的建设,立足自身学科,思考新技术在教育中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突破和融合。他也鼓励工作室领衔人要更加自信地去协助其他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作为一个以教育信息化部门为依托的“特殊”工作室,顾军网络名师工作室在做好自身特色活动策划、举办等工作的同时,承诺为无锡市其他网络名师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撑、设备支撑,为名师做好服务。


通过此次调研和考核,14个工作室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展示了无锡市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初步成果。


顾军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无锡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顾军表示,新的一年,中心将继续认真开展此项工作,为各工作室聚焦课堂、开展名师间的学术沙龙等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支撑,让网络名师工作室在探索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列入十大战略任务。


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在规模化教育的前提下实现教育多样性、个性化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期待各个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在新的一年借助网络共同携手,取得长足的进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