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教学
1月20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
《意见》本着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统筹规划、坚持集成创新、坚持应用导向的原则,指出了中小学线上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的基本目标,并提出了五项重要举措。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线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融合了以往教学资源建设的经验和疫情期间的宝贵经验,着眼教育现代化发展,通过多部门协同工作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提供支持与服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支撑我国“十四五”期间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观点:这是第一个由教育部牵头、多部门联合印发的针对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在疫情的影响下,延迟开学期间,学校教育从面授教学转向大规模在线教学,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大检阅、在线教学的大培训、校际教研的大协同。对基础教育来说,意义重大且深远。《意见》的出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教育管理信息化
3月10日,教育部部署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
为有效解决系统整合不足、数据共享不畅、服务体验不佳、设施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统筹协调,优化信息系统供给模式,提高教育数据管理水平,促进管理服务流程再造,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观点:教育管理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基础设施为基本要素,利用信息技术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支撑教育决策、管理和服务,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未来,无论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还是学校,都面临着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挑战。在《通知》的指导下,如何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教育局与学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家校(园)共育
4月24日,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第三批项目启动会在北京举办
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吉林、湖南等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全国各试验区、试点校(园)的单位负责人、教育行业代表近500人参加了会议。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自2017年开展至今,已经覆盖全国千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累计有200个县区参加。会议提出,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同心协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校共育、家园共育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意义。
观点:近年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满足家长对优质的教育理念、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各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的责任和使命。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推进家校(园)共育工作,以积极作为回应社会关切和家庭需求。同时,应当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借助“互联网+教育”创新手段和优质资源,建设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数字化协同共育模式,形成“互联网+家校共育”的新格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强国
5月10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巩固基础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编制该《方案》。《方案》指出要遵循四原则:服务大局,落实重大战略;突出重点,聚焦关键领域;投资引领,带动制度建设;一钱多用,统筹多方需求。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的项目实施主体责任,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建设方案,统筹资金渠道,组织编制年度投资计划并及时分解转发落实,有序推进实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
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区域、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仍存在明显差距,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方案》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板块展开,基础教育注重补短板,职业教育注重树精品,高等教育注重创一流。它是指导“现在”与“未来”如何衔接的方案,也是接下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基础,可以说是国家管理层面对未来教育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