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基建
7月1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并通过迭代升级、更新完善和持续建设,实现长期、全面发展。
《意见》指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意见》提出,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平台融合发展,构建互联互通、应用齐备、协同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依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创新教学、评价、研训和管理等应用;有效感知网络安全威胁,强化在线教育监管。
观点:《意见》为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建设乃至教育现代化图景的实现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支撑。目前,推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已成为我国数字时代的结构性变革力量。教育新基建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是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人工智能教育
7月20至21日,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
本次大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承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协办。大会汇集分享了全国优秀中小学在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上的先进经验和举措,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教授、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共同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献计献策。
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表示,“青少年的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事关我国未来人才的密度、科技进步的速度和国家发展的力度。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能聚焦眼前、探索并攻克具体的技术难题,更能用全面的眼光融合多个领域做出突破性的原始创新”。他还进一步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在数学、编程等基础知识和工程技能的教授上下功夫,更需要培养其交叉融合、跨界思考的能力。
观点:中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目前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在理论学习中掌握人工智能学科有哪些重要概念和思维方式,在深入思考中体会人工智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带来什么新的问题,是人工智能教育在未来需要探索和发展的重点。
5G+智慧教育
9月22日,工信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依托5G网络超高速、低时延、大连接、高可靠等特性,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围绕“教、考、评、校、管”等教育领域重点环节,鼓励各地、各校、各单位开展各类“5G+智慧教育”应用创新,探索典型应用场景,推动相关技术、产品、方案等加快成熟。试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5G+互动教学、5G+智能考试、5G+综合评价、5G+智慧校园、5G+区域教育管理等主要方向。
观点:随着世界各国教育界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方法,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慧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教育新常态。智慧教育不仅提供了解决当下教育问题的新途径,还为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弥补教育鸿沟、解决教育个性化等难题提供了重要支持。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新常态背景下,智慧教育要确保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保障人们终身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智库与教育发展
11月13日,2021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暨长江教育研究院创建15周年会议在湖北武汉举行
本次论坛聚焦“迈向第二个百年新征程:教育智库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发布长江教育研究院创建15周年最新系列成果。其中,长江教育研究院张炜、周洪宇研制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指数(2021年版)》提到,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并呈现出“四级阶梯”基本格局。报告呼吁,“十四五”期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政府应针对教育创新、教育开放、教育法治等维度的关键短板问题,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现代化意识,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信息技术和国家政策,努力建立起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有效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观点:基于全球视野的教育智库评价既是在全球教育智库评价中发出我国教育智库声音的重要方式,也是审视我国教育智库发展现状、明晰国内教育智库与国外领先教育智库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可以学习、借鉴的标杆和榜样的重要举措。
规范教育App
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加强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
通知指出,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完成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前,暂停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App的备案工作;已备案的相关教育App暂时从平台下线。下线的相关教育App提供者获得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许可后,在平台补充许可信息,提交恢复备案申请,经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后恢复上线;未获得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许可的,撤销备案。
通知提出,对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App,暂时下线。整改到位并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方可恢复备案;未通过审核的,撤销备案。
通知明确,不再受理学前线上培训App备案申请,已备案的相关App予以撤销。教育App平台不再开展“双减”相关投诉受理工作。关于校外培训的相关政策,以校外培训监管部门解释为主。
观点:“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既要减少显性的学习任务,又要减轻恶性竞争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群体焦虑,增加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利用搜题软件来解决问题,很容易形成依赖症。学生在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可以通过查资料和反复论证来解决,还可以与同学探讨或向老师请教,从而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力,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共同获得知识。
教育信息化
12月29日,2021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基础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资源供给质量显著提升,管理信息化工作机制基本建立,解决难点问题能力大大增强,网络安全支撑体系持续优化,网信工作保障水平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获得国际认可,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观点:“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2021年是我国推进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发展、转向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积极部署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年,我国持续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基础教育主阵地回归学校,实现教育减负提质;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以评促改提升教育质量。而且在各级各类教育改革过程中,紧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教育信息化彰显着引领教育变革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