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25期 总第6128期 2022年03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25期  下一期
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升小学生运算能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冯刚 发布日期:2022-03-21 15:12:03

基于常态教学活动及调查分析发现,小学生运算能力偏低主要缘于轻视口算、算理不明及策略单一三大问题。当下,题海战术显然已经无法解决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而教师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的独特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直面学生的困惑。


一、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口算能力


1.保持口算兴趣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保持口算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更专注、更持久。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一课安排了12道口算题,目的是让学生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闯关游戏的学习情境,学生亲自到设备前操作,回答正确就会获得金币,同时出现胜利的音乐。这种通过多媒体技术直奔主题的教学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鲜明的形象,使枯燥的口算学习更加形象化,确保了注意力的持久性,提高了口算的学习效果。


2.提升口算质量


口算教学中,教师大多关注速度而忽视质量,那么如何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同时,确保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呢?“快乐的小鸭子”一课的学习内容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其中有一组练习是用扑克牌做口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随机出示两张扑克牌,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口算练习中。这样,在同样的时间里,不仅提高了出牌的速度,同时增加了练习的密度。口算练习结束后,教师设置订正环节,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这样既能发现普遍性错误,也能对典型性错误进行及时分析,提高了口算的质量。


二、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算理理解


1.化抽象为直观


除法的算理是比较抽象的,对学生的原有思维具有一定的挑战。二年级下册除法单元的第一课,一般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小棒来算一算、摆一摆。但教师在学生摆一摆的过程中,还应该及时地引导学生结合摆的过程想一想、说一说,并对算理进行总结。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是单纯摆小棒所实现不了的。为此,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动态演示清晰地将算理展现给学生,把抽象的算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除法的算理具体化了,思维层次提高了,思维也就灵动起来了。


2.让思维可视化


算理的教学其实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怎样把思维训练的隐性特征变得形象可视,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呢?教学“乘法分配律”时,笔者尝试利用点子图让静止画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视化的特性,让乘法分配律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规律。笔者借助种树和浇水这样的情景,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求人数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用种树人数加浇水人数。随着点子图的动态演示,当扩充到2组、10组、25组的时候,学生就能轻易地列出一组相等的算式。这里虽然仅仅是一幅动态的点子图,但它蕴含的信息是相当丰富的。学生不是单纯从一个例子得出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而是在点子图动态的移动过程中不断地扩充着学习素材。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了两个算式相等的算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让规律有迹可寻


四年级下册“有趣的算式”一课中,运算中找规律是对学生思维的挑战。在教学中,由于计算的数据比较多,学生的观察归纳会出现无序的现象。要想让学生发现运算中的规律,就需要给学生可模仿的观察方式。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课件做一个小小的改进:一次闪动可以提示学生横向观察;二次闪动可以提示学生纵向观察;三次闪动可以提示学生从观察乘数入手,找到乘数的特征;四次闪动可以提示学生从积入手,看到积数字的首尾特点、排序特点……有了多媒体技术的提示,学生便有了思考的方向,发现了运算的规律,为今后学习此类型的运算内容明确了思考策略。


三、依托信息技术手段触发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1.学会运用多种运算策略解决问题


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运用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用自制的图形讲解自己的思路,作品多而杂乱,占用大量的时间。学生在分类的时候,将图形和算式分开了,这既让我们看不到计算的依据,也影响着算法多样性的教学效果。笔者尝试运用平板中的画板功能,在图形上连线,把图形拼摆的情况呈现出来;利用保存功能,保留作图痕迹,呈现过程对比;利用拖拽功能,实现图形的分类。这样一来,在实现数形同步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随时浏览到其他同学的想法,了解了多种运算策略的生成,学会了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实践中优化运算策略


以信息技术手段为背景的运算策略的优化,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疑惑呢?“包装的学问”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尝试运用计算解决包装中如何节省的问题。学生首先利用平板强大的教学辅助功能,把自己的方法拍照上传。随后学生在理解各种计算策略的基础上进行优选,找到最节约的方法。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四个磁带包装最节省的方法选择难度比较大,在选择最优方法时,有些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干脆忽略了方法直接看计算结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降低难度,节省时间。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终端进行操作,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将对应的图形进行放大和强化,并暂时屏蔽可能出现干扰的其他方法,把学生的发言和屏幕演示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强化对省料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在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过程中运算策略先分类比较、再优中选优的过程演示一遍,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其思维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总而言之,无论是简单的实物展台,还是动态的课件设计,甚至是一对一的数字化教学,教师只有在学生运算能力培养上恰当巧妙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课堂的灵动与精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