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江苏•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26期 总第6134期 2022年04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26期  下一期
用“四动”课堂赋能学生信息素养高质量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何志洲 发布日期:2022-04-04 15:06:50

今年是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向纵深推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加速演进,国家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探索提升小学生信息素养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显得迫在眉睫。于是,笔者试图立足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场域,从学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出发,以学生和教师为两条主线,挖掘让课堂更快乐、更科学、更高效的元素,尝试探索主动、互动、促动、灵动的“四动”课堂,赋能学生信息素养高质量发展。


一、特质出发,激发课堂活力


1.让课堂更快乐


快乐学习是学生快乐至上的守护。正如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刘春所说的“相信儿童,依赖儿童,才能成就儿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回归童真童趣,采用具有娱乐性、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方式,融合趣味游戏机制,让枯燥单调的知识变得更有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自由学习、交流、探究。


2.让课堂更科学


科学学习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捷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专家学者将目光集中到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去提高学习的科学性上,如人工智能、云技术、大数据、脑科学等,可见科学学习的价值。课堂教学同样追求科学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与游戏教学法相结合,研究和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让学生科学地学习新知。


3.让课堂更高效


高效学习是学生迈向未来的关键。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能为其未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游戏的精神是童年的特质,是贯穿所有实践和儿童教育的灵魂。课堂教学就是要把这种游戏精神内化为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加高效地学习。


二、多维分析,支撑课堂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笔者尝试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小学生特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教学实施策略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便为建构主动、互动、促动、灵动的“四动”课堂提供理论支撑。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分析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紧密围绕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分阶段、分模块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感。从课堂建构出发,教师要充分把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所具备的基础性、实用性、综合性、趣味性等特点,将信息技术作为基本素养来培养,视其为与听、说、读、写同等地位的基本能力。教师通过建构更加主动、有交互性、有趣味性的课堂,建构适应不同场域的课堂模式,让小学生爱上这门课程,帮助小学生筑牢信息技术的基础,促进其全面发展。


2.小学生特质分析


我国小学生的年龄段为6—12岁,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们大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因此,在进行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时,教师可以从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出发,结合范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小学生具有年龄偏小、认知能力偏弱、形象思维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特点,教师建构课堂时就需要契合他们的年龄行为特征和认知规律。目前,大多数小学生已是“数字原生代”,信息素养的高低对他们在信息时代中基本生活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多维度激发他们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建构信息化、智能化、趣味化的课堂环境。


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该目标要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身边的信息常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与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在建构课堂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竞赛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将信息技术课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信息无处不在,为学生提供优质实践环境,为全面提升信息素养打好基础。


过程与方法 重视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做到学会学习。建议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多采用PBL项目式教学方法,借助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性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既锻炼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构课堂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创设富有人文情怀和正能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技术的温暖,培养其正确的信息价值观。这就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注重人文素养、健康人格的培养,让学生懂得正确认识与使用信息技术,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


4.教学实施策略分析


(1)情境激趣策略


教师应巧妙创设学习情境,关注设计情境与学生特征的契合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特别在教授诸如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抽象的教学内容时,一些设备和技术很难走进课堂,建议教师使用具有代入感的视频、音乐、动画等多媒体影像资料,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视觉与听觉来刺激学生的感性认知。


(2)游戏互动策略


建构课堂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这一教学方法在许多学科已经比较成熟。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较强,特别是程序设计类内容,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化资源,创设有趣的故事场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让学生行动起来、互动起来,让那些枯燥复杂的操作变得灵动有趣。


(3)主观能动策略


纵观PBL、STEM、翻转课堂、创客教育等教育模式与方法,它们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开展问题式、探究式、创新式、小组合作等学习形式。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与综合性特点,借鉴与灵活运用教学模式,设计具有一定趣味性、闯关性、挑战性与合作性的学习项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整个学习过程在主动、开放、有趣、刺激的氛围中进行,建构更加主动的课堂环境。


三、两线融合,勾勒课堂模型


依据课堂教学的建构分析,勾勒小学信息技术“四动”课堂教学模型,以利于课堂的实践应用。该模型以教师与学生为两条活动主线,两条主线之间相对独立又能形成有效融合。笔者以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赛车游戏”一课为例,试探“四动”课堂教学模型,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出发,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编程,体会编程的乐趣。


1.主动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赛车游戏”为苏科版五年级Scratch基础应用内容,这部分内容相对抽象,应用性较强,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学起来相对较难。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不再有畏难情绪,依据情境激趣策略,教师先剪辑了电影《速度与激情》中的一段赛车场面让学生观看,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被电影中紧张刺激的赛车场面吸引住。接着,教师揭示本节课的课题“赛车游戏”。至此,学生受到电影片段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冲击,加之看到课题出现“游戏”的敏感字眼,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要参与课堂的下一环节。本环节开场选择实际生活中的赛车场面,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赛车游戏”,可以让学生快速联想生活实际,为下一步完成编写赛车程序任务、思考如何实现自动驾驶做好铺垫,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将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2.互动环节:准备游戏,对话规则


教学“赛车游戏”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赛车游戏的规则:通过Scratch编程软件编写脚本,实现赛车从指定的起点自动行驶到终点,全程不允许偏离赛道。接着,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规则要求,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游戏功能。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理解与运用侦测与判断控件。为了能顺利参与和完成赛车游戏,学生十分期待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此时,教师顺势介绍虚拟传感器的侦测原理,为学生下一步编写赛车游戏脚本提供理论支撑。


3.促动环节:引导探究,鼓励发现


该环节建立在游戏教学的基础上,教师依据主观能动策略,融合问题式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趣味性、挑战性游戏环节,引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多维度多角度去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紧张而富有挑战的情境下,能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赛车游戏”的课堂上,学生参照虚拟传感器的侦测原理,积极去思考与实现游戏功能。教师以巡视引导为主,对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进行适当点拨,鼓励各小组合作探究,在完成游戏编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设计“赛车竞赛”项目,引入计时器控件,测试评估每组赛车的稳定性和速度。每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争分夺秒地探究赛车行驶得既稳定又迅速的各种可能性和因素,对赛车程序进行不断升级和完善。这种以赛促练的形式,既让学生掌握了较为复杂的编程知识,又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4.灵动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该环节需要教师把握课堂节奏,让学生在玩游戏与学知识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学生灵动、课堂灵动。教师还要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借助适当的评价工具,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同时,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进一步提升其信息素养。


“赛车游戏”一课,通过前三环节的有效推进,学生已能基本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体验编程的快乐。该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对各组的“赛车游戏”作品进行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分别从稳定性、速度、创新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学生作品的创新点,师生之间展开讨论,不断完善作品,部分学生大胆地提出要模仿《速度与激情》电影片段,设计一个更加逼真的赛道场景。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加大赛道难度系数、增加赛车数量以及用键盘控制赛车的前进方向和速度等,让赛车游戏更加逼真和刺激,更具竞技性和娱乐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将人文精神融入课堂中,注重对学生健全和完整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对情感进行渗透,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迸发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道德法规的教育,让学生铭记“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的道理,明白赛车游戏也要遵守交通法规和伦理道德,切不可在非专业赛道上飙车。该环节,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小组合作分工更加紧密和谐。这样,整个课堂灵动起来,学生也变得更加灵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