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E教江苏•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28期 总第6146期 2022年05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28期  下一期
做实优质课评比,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查德清 发布日期:2022-05-02 10:39:38

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优质的课堂教学则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引领教师将“树立教学新理念,把准课堂教学新方向”作为教育长远发展规划的战略性工作,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实践中,课堂教学评比是选拔教师的重要途径,更是引领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教师、学校迈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优质课评比既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的内驱力,也能在评比过程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因此,优质课评比成为教育主管部门选拔优秀教师、引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发力点。


在实践中,课堂教学评比因其标准多、维度多、视角多、受评价者的主观影响多等因素,会造成参赛者与评委间因不同的理解而显现出不一样的价值认同。


对优质课参赛选手来说,他们往往代表着某一区域范围内的最高水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示范性。如果评委出现“误判”,不但会让优质课评选出现不公的现象,还会让参赛教师迷失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到周边更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其内涵极为丰富,外延甚是宽泛,涉及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在实践中,评委一般都会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融入优质课评比之中。那如何甄别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如何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这里面主要涉及评价标准、评价依据等问题。


一、坚持反映时代要求是优质课评比的重要视角


课堂教学作为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具体实施阵地,体现着国家意志。


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改变,课堂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目前,教育正处于小初高课程的转型期,是新老课程交替年、并行年。近年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不断更新,逐步细化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课堂教学评价该坚持什么样的“尺子”有了更为清晰的答案。


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2013年起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强调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当前的课改方向则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强调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引领下的信息技术优质课,已不再是知识与技巧的简单传授,而更加需要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时代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启发与引导并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把问题与任务结合起来,把评价与指导联结起来,提高学生的认同和反思能力,变“灌输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再是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为了追求高效课堂,把“捷径”直接给予学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把探究的时间、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一次次思维火花闪耀的机会留给学生,把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契机留给学生。


因此,评委所持的理论观点要与时俱进,要体现时代特征。唯有关注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才能给予课堂教学最公正的评价,才能引导教师开展有温度、有厚度和有辨识度的教学活动。


二、坚持科学论证是优质课评比的另一重要依据


当前的课改方向强调,课堂教学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教师开展情境化教学,在实践层面,教师对此积极响应。一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中,创设故事情境、实施项目化教学已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特别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常态。


为了更好地发挥情境化教学的优势,在情境的创设上,教师们积极写剧本、编脚本、选角色,下足了功夫。在各类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基于项目式的情境化教学开展也不乏精彩的创意。


然而,在这背后,课堂教学的本真却开始走偏。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简单地去完成一些任务,做好一些“动作”,却没有被赋予思想。


生动热闹的课堂失去了学科的灵魂,这个“魂”就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信息素养目标中的“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


因此,评委要坚持科学论证,坚守学科素养底线。课堂教学要从需求出发,既要关注到知识与技能层面的内容,更要关注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及信息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唯有将认识与情感相结合,让思维与形象相统一,学生才能在感悟体验中全面发展身心,追求本真的信息技术课堂方能丰满而厚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