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各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设计也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潮流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以及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本着这样的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合理设计语文作业,让学生不再是机械式地完成作业,而是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真正做到知识回顾、能力提升。
在传统的语文作业布置中,教师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作业方法手段单一,注重作业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让学生将某些关键字词、某篇文言文或某些重要段落进行反复摘抄,安排繁重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这些作业往往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加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抵触情绪,使得很多学生厌恶做语文作业。为此,语文教师要结合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要求,合理安排和布置作业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真实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一、设计多样化趣味作业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因素,因此,教师应本着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语文探究欲来设计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不再将语文作业视为负担,而是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带来的乐趣,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更加努力。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知识,将以往的作业形式加以转变,在语文作业中设置趣味步骤,提升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例如,学完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由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编排和演练,以表演的方式来呈现对知识的消化。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写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在其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又如,学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故事二则》后,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要求,让学生搜集整理古代名人故事,让学生在整理中积累、在积累中学习。
再如,在学习现代短诗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仿写、创作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进行仿写,让他们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来进行作品创作。这样的作业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以好奇、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作业,在趣味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探究语文知识,挖掘自身潜能,学会以多样的形式来呈现语文之美。
二、设计分层次巩固作业
以往的语文作业布置往往是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和教学质量来统一安排,这种“一刀切”式的作业安排方式不能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班级中,有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天赋,学习效率较高;有的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但却无法突破,成绩平平;而后进生往往对日常的语文学习感到吃力,追不上其他学生的学习步伐。在这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不平衡的情况下,“一刀切”式的语文作业无法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何才能既让后进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呢?
要想实现这一点,实施分层语文作业是非常必要的。分层作业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应的语文作业。
例如,教师可以让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课后扩展语文学习范围,尝试不断创新、高效预习;中等层次的学生则重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对课文的意义进行总体性把握;对后进生而言,教师要布置较低难度的作业,让他们将学过的知识再次巩固学习,查漏补缺,慢慢引导他们在语文作业中收获成就感,提升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设计跨学科综合作业
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并非只能局限于语文知识。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将语文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抒发内心。教师可以设计具有综合性、创造性的跨学科式语文作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不只是在语文课堂或课文中,而是可以结合其他丰富多彩的知识进行呈现。这种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跨学科思考的习惯,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例如,在某篇描述风景的课文或古诗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课文内容,以书法、绘画的方式来呈现文章精髓,将美术知识及美育渗透到语文作业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拓展语文思维;教师还可以根据内容及情感表达,让学生寻找合适的音乐作为朗读背景进行课后朗读练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又如,学完爱国人物的感人事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爱国”这一主题,唱一首爱国歌曲、出一期关于英雄人物的手抄报,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各科知识融合到语文作业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和理解能力,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合理安排语文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夯实语文基础的重要方式。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多样化的语文作业,让学生能够在语文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提高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