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教江苏•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429期 总第6151期 2022年05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429期  下一期
信息技术赋能课程教学实效性探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伯英 发布日期:2022-05-16 10:22:53

随着新型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成为现代教育新的载体,如何发挥其重要优势和价值,提高信息技术赋能课程教学实效性,成为人们探究的热点。


一、信息技术赋能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全过程,其独特的优势备受教师青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5G、VR/AR、AI等技术承载的强大信息资源,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等极具感染力的表现手段,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将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呈现,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得课堂教学引导讲授、合作交流、反馈评价等教学行为更加通畅及时、直观有趣味。


二、信息技术赋能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表象认识


学生的认知是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转换过程。受到各种条件限制,有些内容学生不可能亲身经历,对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说,游离于他们生活经历之外的学习内容是抽象的。教学活动借助信息技术视觉媒体的作用,以大量的数字化资源,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图文、声音、动画、影视资料,使教学内容中的元素得到重组,再现历史,再现生活,有利于学生丰富表象认识,提高认知水平,产生触及灵魂的情感共鸣。


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作用,所激发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能有效促使其高效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记忆,而且容易掌握并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


三、信息技术赋能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特征的过程,是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基础上的重构,并且要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网络化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无限宽广的展示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科学地创建探究学习平台,设计具有丰富性、多样性、整体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建立的主题学习网站,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情境中自由表达、质疑、探究与讨论。


探究性学习活动将教学任务情境化,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融入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其教学过程充满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反思,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和智力发展。


四、信息技术赋能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信息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获取与交换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传统的班级授课环境中,受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究行为往往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而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具有交互方便、灵活多样、面广高效的特点,尤其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合作交流,强调的是把学习任务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网络通信工具和丰富的数字资源,通过小组或团队形式协商设计合作方案,进行主题讨论与探索,最终在交互与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活动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为有质量的协作学习提供了最大可能性,它可以打破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校的界限,建立双向或多向交流,不仅为学生创设个性发展的适宜环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信息技术赋能课外延伸,拓展学生认知视角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但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能消化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教学不能指望通过一节课解决所有问题,而应该延伸课堂空间,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如学生对某一知识或某一单元的掌握到了一定程度,教师就可以安排相关的主题研究活动,由学生自主计划学习进程,在兴趣支配下体验学习的快乐,以此拓展课堂学习内容,从而获得比课堂上所学知识层次更深、视角更广的认识和理解。


在课外辅导、在线学习中,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主题网站、智慧教育平台学习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名师优质教育,通过聊天室、论坛等网络通信方式向教师、同伴、专家提出问题、发表言论、答疑反馈、展示学习成果,在分享和评价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网络突破时空限制,为教学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交互平台,有效地优化了学习形式,深化了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活动带来了勃勃生机,教育智能化水平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但是,教学中还存在着因技术崇拜而忽视教学规律的形式主义问题。教师往往过分追求和依赖信息技术,把技术凌驾于教学内容之上,削弱了教学本应达到的目标。


如信息技术过度意境化和形象化会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教师首先要确立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系统地考虑教学活动中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把握好信息技术应用的时机和频次,使其展示的内容与知识点以及课型相适应,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只有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才能使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活动的情境创设、现场感知、协作探究、自主构建、评价释疑等多维互动式学习,使其更加高质、高效、高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