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以“填鸭式”“灌输式”为主的传统单向知识传授模式已不能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成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根本出发点。另外,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也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要保证教与学同向而行。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启发学生思维、助力师生有效互动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加强提问环节的优化设计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保障。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如何有效锤炼提问环节,助力学生开展高效思考与深度学习活动进行了重点探讨。
一、立足学生兴趣激励,有效开展课堂提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与探究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数学学情等,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激励视角出发,灵活地设计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一步强化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例如,教学“利息、利率”的知识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今天,小红妈妈将1600元存入工商银行,存了3年定期,利率为2.75%,那么存满三年之后,小红妈妈可以从银行总共取出多少钱?”这道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场景,更容易激发其自主思考及求解问题的兴趣。
又如,教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时,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趣味性比较强的启思性或引导性问题:“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有哪些?请举例说明。”教师先将抽象图形知识转变为生活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接着继续提问:“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优势在哪儿?”“三角形的稳定性为什么更强一些?”循序渐进,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二、把握课堂提问时机,有效开展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讲究技法,不能为了问而问,否则便是一种无效提问,不仅无法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反而还会占用过多课堂授课时间,影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有效的课堂提问,除了注重激趣外,把握提问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能否最大化地提升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学生的思维与认知冲突处、教学难点与重点处、课程知识生成处等都是非常关键的课堂提问时机,教师应该积极把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教学“克与千克”的知识时,教师不能直接提问“一枚硬币和一千克食盐哪个重一些”,而应该让学生用左手拿一枚一元硬币,右手拿一袋重量为一千克的食盐,亲自去感受二者的重量。然后利用课堂中的电子秤指导学生称量一枚硬币的重量,使他们切实明确其重量是几克,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一克和一千克哪个重一些?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将课堂提问放在了学生思维及认知的疑惑处,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实效性有很大帮助。
三、创新课堂提问方式,有效开展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采取单一化的课堂提问方式,那么学生会感觉非常枯燥,整体提问的实效性不佳。
为此,教师要大胆创新课堂提问方式,灵活应用开放式、封闭式、启思式、导学式、疑问式等多种多样的提问方式,增加教学趣味性,满足学生自学的需求,促使他们在问题的启发下积极思考,最终在多样化的课堂提问下高效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比与比例”的知识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诸如“现在给你们分发一根2~3米的木棒,大家能否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校教学楼或者某一棵大树的高度进行测量呢?”的开放性探究问题。在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实践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思考,积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对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开展课堂提问,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兴趣激励,注重有效把握课堂提问时机,创新课堂提问方式,不断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